你以為難獲取的餐飲資訊,其實近在咫尺(上)

@ 2016-06-14

很多的餐飲創始人,都會思考當下面對的最棘手問題。但是做餐飲,更重要的是未雨綢繆——即使在生意順利的時候,也要去研究市場與趨勢,去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因為今天的餐飲市場,變化的速度特別快。上週鹿鹿的語音裡,講到了對餐飲線上信息的利用,今天打算具體說一說:當我們還是中小型餐飲企業,沒有行業大數據,也沒有自己的消費者資料庫,在信息不對等和數據滯後的情況下,我們怎樣去更好的了解市場和消費者動向?答案就是:通過線上線下的信息整合。

線上信息

1、產業媒體平台

媒體具有高敏感性和資源渠道優勢。通過關注垂直於餐飲的產業媒體,每天都會接收到很多餐飲行業信息。我們可以在這些內容之中,分辨出對自己有效的信息,並加以整理。比如說行業的大數據,能讓我們對整個中國或是區域市場,做出一個直觀的認識,幫助我們對行業進行趨勢性判斷;再比如說個案分析,特別是一些區域性品牌的成功,它能給我們很多啟發—它成功經營的模式是什麼?它為什麼能受到市場認可?它成功的核心要素在哪裡?自行篩選內容,帶有目的性地攫取有效知識,才能提高效率。

2、美食自媒體公眾號

立足所在城市,關注大號動向。美食公眾號近年來發展的速度很快,他們主要靠流量+探店的模式,進行新媒體營銷。作為現今餐廳在新媒體上的主要營銷手段,大號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就是近期市場的風口品類或起勢品類。拿深圳舉例,最近兩個月,很多餐廳在主推酸菜魚、歐包、小龍蝦和主食沙拉,也許它們中就會有今年的爆款。站在餐飲創業者的角度觀察,越火熱的品類參與者越多,市場飽和的速度也會很快。但站在起勢品類前端的餐飲品牌來說,大量的參與者會助推這個品類的短期爆發,加速自身勢能的積累。

3、大眾點評評論區

首先,在鹿鹿看來,大眾點評的評論分為兩種,有效評論和無效評論。舉個例子,很多餐廳都會跟平台合作,舉行霸王餐活動,很多優質評論都是來自於參加活動者。有句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些評論往往都是正面稱讚;另一方面,鹿鹿比較關註一個餐廳的差評率,大部分餐廳的差評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如果有10%以上的差評,餐廳可能就要關注了,是不是我的運營出現了問題?最後一點,餐廳要重視對於差評的反饋機制。現在很多品牌,對大眾點評的差評沒有統一的管理機制,但是消費者的不滿或者建議,在線上表達的越來越多。這裡鹿鹿舉個例子:樂凱撒。樂凱撒品牌要求門店經理,對每天的差評都必須進行回復。這種方式有助於發現產品和運營的缺陷,企業得到了有效的意見反饋,店長通過反思去調整,消費者感受到了被尊重,這就是多贏。

4、單品牌的微信公眾號

很多餐飲品牌都開通了公眾微信號。這裡鹿鹿想探討的是單品牌微信號的價值:「單一品牌的微信號價值,在於兩點:一是便利,二是福利。如果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僅靠內容營銷,那麼會慢慢淪為自嗨。」① 鹿鹿比較贊同這個觀點。不是僅僅發布文案,而要思考這些舉動對我們的客戶有什麼價值?為什麼別人要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鹿鹿覺得公眾號的用處遠遠不止營銷這個層面,還有很多功能還未被挖掘。比如與消費者建立交流、信息反饋的能力?跟消費者互動,玩在一起?又或是解決消費痛點或心理需求。它應該是產品或門店的信息反饋中心,也是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橋樑。

5、微信社群

對於一些餐飲人,熱衷於社群營銷,鹿鹿覺得建立微信社群是一個由多到精的過程。大家來做微信社群一般有兩個傾向:一個是大量的建;一個是建了就使用,不經營。這就造成:很多群剛開始非常活躍,因為無人經營,久而久之就變成廣告群或者殭屍群,失去了建群的初衷。鹿鹿認為,餐飲品牌可以通過社群去篩選,你的核心消費者或者鐵桿粉絲在哪裡?並與TA們產生連接、互動、溝通。而這個經營的數量,不貴在多,貴在精。在鹿鹿看來,一個品牌的鐵桿粉絲,是粘度高且活躍,能認可品牌的價值觀,對你最感興趣且最了解你的消費者。從新菜的起名、研發、試菜、新品牌發布會、到新開門店的優先探視權……讓TA們成為品牌的社會代言人、自動傳播源。所以做社群,首先要從品牌出發,其次要想好你的社群要怎麼運營,你能給予他們什麼價值,並如何從TA們那裡得到最真實的聲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