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大意!手熱、手涼、手抖或是病!簡單一招,對症調理~

@ 2016-06-10

別大意!手熱、手涼、手抖或是病!簡單一招,對症調理~

快樂老人報

06-09 10:40

想必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在夏季,有人的手會怎麼都暖和不起來,在冬天,有人的手心卻還一直出汗……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其實,手的一些狀況可能預測著不同的疾病,快來一起看看吧。

1、手熱

把手放到手背上,對比手指和手心的溫度,能夠明顯感到手心發燙。這種人的體質一般屬於「陰虛」。

◆如果手心發熱,一般是膽胃失和的初期表現。

◆如手背比手心熱,那說明可能在發燒或者有什麼急性的炎症。

◆如手掌溫度高於手心溫度,那麼可能是血脂高或血壓高。

◆如手掌發熱發乾,可能是甲狀腺機能方面有問題。

◆如手掌紅熱,則可能是血熱的原因或者有炎症。

顯示大圖

調理方法

有這種症狀的人,看著與常人無異,但實際身體一般很差,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病倒。建議此類人避免風寒,調節飲食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尤其要警惕可能會引起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2、手涼

一般來說手涼的人一年四季可能都是手腳冰涼的。中醫講,脾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運化失常,導致身體末梢血液循環不暢,沒有血氣去到末梢自然就感覺到冰涼了。

◆如果全手發涼,那麼可能是氣血不足。

◆如果手心溫度低於臉部溫度,那麼可能是心臟的問題

◆如果主要是手掌寒,一般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弱。

◆如果主要是手指寒,往往提示血液循環不太順暢。

調理方法建議注意保暖,如果手指頂端遇到冷水就會刺痛,手指還會變得發紫,要及時去風濕免疫科門診就診,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也可從日常飲食上多注意,建議經常食用淮山、板栗、紅棗、糯米粥,不僅健胃,還能補陽氣。

3、手掌乾燥脫皮

很多人一到乾燥的季節,手掌就會脫皮,甚至還會出現乾裂的現象。其實這些並不是簡單的缺水問題,而是身體氣血不暢所導致的。

手掌乾燥會出現皮膚死皮增多,導致脫皮或是皸裂。氣血不足,則皮膚的養分不足,這樣一來皮膚的汗腺和皮脂腺都會受到影響,其功能就會退化,那麼皮膚自然就會變干。

調理方法建議至皮膚科完善微量元素測定等,合理均衡飲食,警惕脂溶性維生素及B族維生素的缺乏。這類人需要溫補,建議每天都吃一些當歸湯,日常可以喝桂圓茶。

另外,切記不要因為手干而頻繁的洗手,這樣沒有辦法補充水分,反而會因為頻繁洗手而傷害皮膚表面的保護層,造成手痛、龜裂。

4、手麻

有時我們長時間保持一個體位會造成麻木的感覺,蹲廁所、側臥等,這都是某種姿勢壓迫血液流通導致的,一般改變體位之後會馬上緩解。

如果你的手麻固定是早上、晚間出現,並且沒有體位性的原因,十有八九是血管問題了。手足麻木還有可能由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引起。頸椎病同樣可以引起手足麻木。

此外,還有一部分老人由於缺乏B族維生素,會引起末梢神經炎而造成手足麻木。

調理方法如果手長期持續麻木或情況較頻繁的話,一定要去醫院檢查,找出原因再對症調理。

在這裡也給你推薦兩款能疏通血管的食物。

玉米:研究發現,經常吃玉米等粗糧類食物,可幫助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與此同時還能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達到軟化動脈血管的目的。

西紅柿:番茄紅素由於其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地減輕和預防心血管疾病,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5、手抖

有些人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極度疲勞的情況下會出現手抖,一旦這些因素消除,手抖也會隨之消失。而有些人會經常性手抖,吃飯、寫字都會受到影響,這種手抖可能和甲狀腺疾病、帕金森綜合徵、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病變等有關。

調理方法

如果長期手抖一定要去醫院檢查,遵照醫囑來進行調理。建議至神經內科評估心腦血管的高危因素,還應警惕早期帕金森的發生。

簡單的雙手包含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