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寶寶說話早晚竟跟「智商」有關?!還連帶影響了頭髮長短跟便秘問題!難怪媽媽都在比誰家小孩早說話!

@ 2016-06-10

經常聽人說:「愛因斯坦到3歲還不會說話哩,所以孩子說話晚是不用擔心的。」更有人說:「天才說話都晚,所謂金口難開,貴人語遲嘛!」孩子說話的早晚緊緊牽動著家長們的心,早開口和晚開口,哪個更好?孩子說話晚到底是需要擔心,還是慶幸呢?

說話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其實說話和語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主要指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方面,而說話只是語言中的一部分,是指調用各個發聲器官發出正確的字詞。所以說話晚並不一定意味著語言發育遲緩,但是語言發育遲緩一般來說會導致說話晚。

孩子學說話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大部分孩子都會依循這個規律進行語言發育。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的語言和說話發展遲緩可 能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包括智力低下、聽力下降、表達性語言障礙、心理剝奪、自閉症、選擇性不語症、接受性失語、腦性麻痹等等。所以,孩子如果有嚴重的 語言發育遲緩的嫌疑,一定要早日就醫,耽誤不得。

寶寶說話時間與智商緊密相關 早在1929年,美國醫學協會刊物上就發表過關於說話開始時間和智商關係的文章。文章的作者通過對1000個人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開始說話的歲數和智商成反相關,意味著統計上來講,說話越早的孩子之後的智商就越高。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高智商的孩子晚說話、或某些智商平平的孩子早說話。

頭髮長度影響說話快慢 另外,根據統計,2歲內寶寶頭髮越長的,說話也較晚,那些只留冒尖頭髮的寶寶,平均比 留齊耳頭髮的寶寶,說話早了2~3個月。對此,專家給出的解釋是,頭髮的生長會消耗人體大量的營養,如果人體供給頭部的營養過多地被頭髮吸收,腦部的營養 相對就會減少,雖然說新頭髮在源源不斷地長出,但維持已經萌出的頭髮的健康,也是需要營養的。 一般寶寶說話時間表: 1個月以內就可以一些喉音,之後慢慢出現簡單的輔音、母音; 8個月左右就能很好的發出唇音,如爸爸、媽媽、噠噠等; 10個月到1歲2個月之間會出現較多語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聽懂,常常以自言自語的方式出現; 1歲左右會出現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語量開始明顯增多; 2歲左右可出現300個詞,2歲半左右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 如果超越這個標準的,可以說明寶寶的智商比較高。

以下三大因素也在影響孩子說話的進度:

1、飲食過量 貪食、飲食過量,會傷害寶寶大腦。因為進食越多,胃腸需要的血液供應量就越多,大腦血 液供應量就相對減少;而且過量的高脂肪在代謝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與大腦「爭飯吃」;大量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會誘導胰島素增高,使血糖急劇下降,對於以糖 為唯一能源的大腦猶如釜底抽薪,會使智力越來越差,從而影響寶寶的語言進度。

2、長期便秘 長期便秘的孩子也存在說話遲的狀況,因為大便在腸道內停留,會產生有毒物質,當這些有毒物質超過肝臟解毒的承受能力時,多餘部分將通過血液循環擴散,進入大腦毒害中樞神經,干擾大腦皮層的正常活動,導致記憶力下降和反應遲鈍,導致發音不清甚至回話遲緩。

3、缺少父母陪伴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大多數情況下會存在心理障礙,繼而影響寶寶的語言發育;另外,缺少父母的愛的孩子,他們也存在缺少交流的情況,這些孩子不愛說話或羞於說話,久而久之,語言功能得不到刺激,導致語遲。 太晚說話,謹防自閉症 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的孩子,排除了聽力障礙、發音器官發育異常之外,父母需要謹防寶寶自閉症。自閉症的孩子,除了晚說話之外,表現在語言缺乏交流性質,表現為無意義語言、重複刻板語言,或是自言自語,模仿言語和「鸚鵡語言」很常見,不能正確運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

家裡有寶寶的人應該都會有這個煩惱,到底早說話好呢還是順其自然?!沒想到說話影響了這麼多事情,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