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孩子多大,如果不會做這幾個動作,請抓緊就醫!

@ 2016-06-10

我們知道很多小兒外科疾病都有最佳手術年齡,一旦錯過,有可能會事倍功半。類似隱睪的最佳手術年齡是1-2歲;先天性髖關節脫位2歲以內發現早可保守治療,2歲以後就必須用手術矯正了。一般來說,外科疾病較容易發現和診斷,治療起來也更容易。對於2歲以內嬰幼兒來說,較難發現的是大運動發育落後、自閉症和腦癱的問題。

小編曾經碰到過這樣一個案例:菁菁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出現過胎窘。不過菁菁出生後,吃喝睡都很正常,就是比較安靜,有時能一口氣睡上4、5個小時,平時動得也不多。菁菁媽媽覺得這也沒什麼,小姑娘嗎文氣點好。可在3個月到醫院例行體檢時,醫生卻告訴她,菁菁雖然身高體重都達標,但其它方面都有些問題,懷疑有輕微腦癱的可能。醫生建議她帶菁菁到兒科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經過一系列檢查,菁菁確診為輕微腦癱。這個結果讓菁菁全家都難以接受,看著好好的白白胖胖的寶寶怎麼是腦癱兒呢。不過幸虧發現及時,現在就開始訓練,菁菁是有可能恢復正常的。再晚就不好說了。

其實,在嬰兒階段,寶寶發育的可塑性是特彆強。萌小護特意按月齡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快速自查方法,如果您的寶寶在對應的月齡卻有如下的表現,應引起警惕,請儘快就醫

寶寶30天

太過安靜,很少舞動四肢;

遇到強光,比如你突然拉開窗簾時,他沒有眨眼反射;

眼神渙散,不會注視眼前的你,視線也不會跟著你的臉移動;

身體太過軟弱無力或者僵硬;

在他耳朵旁邊突然拍下手,他沒有反應。

寶寶3個月

身體太過軟弱,不會配合您換尿布,沒有蹬腳踢的動作;

或過於僵硬;

俯臥時頭幾乎不能抬起;

握拳反射還沒有消失,還一直握緊拳頭,放東西到他手裡也不會抓住;

逗引不會笑,尤其是見到熟悉的人也沒有反應;

視線不會隨物體移動;

對響聲沒有反應;

自己不能發出聲音。

寶寶6個月

四肢活動部對稱;

扶坐的時候頭不能抬起,軟弱無力;

不會主動伸手去抓眼前的東西;

無論遠近,視線都不會隨物品移動;

對別人的叫喚沒有反應;

很少發聲音,沒有咿咿呀呀學說話的跡象;

7.聽到聲音不會轉頭尋找聲源。

寶寶9個月

不能翻身,協助他翻身也沒有反應;

不能穩穩地獨坐;

不會將東西從一手傳到另外一個手;

視線不能追隨近距離的物品;

很少發出聲音,太過安靜;

對別人的叫喚反應很慢。

寶寶12個月

站不穩,或者不能扶著家具自己從坐到站起來;

扶著他也不會邁步;

不會用拇指和食指撿起小東西;

別人叫他的名字沒有回應;

類似再見揮手、親親的動作不會做,或者教了無數次也不會,給提示也不會;

不會牙牙學語;

不會用手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指著某樣東西咿咿呀呀,讓您拿給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