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高跟鞋怎麼穿不讓腳受累?8厘米以上的高跟鞋應該這樣穿……

@ 2016-06-10

經常穿高跟鞋的妹子,想必也知道鞋跟的高度跟自己的健康掛鉤吧。那麼離不開高跟鞋的你們平時是如何保健的呢?

話說不同的高跟鞋有不同的穿法和保養法呢……

1、尖頭鞋

鞋頭太尖如果上下空間不夠的話,很容易讓腳指全部擠壓在一起,而出現嵌甲、甲溝炎、拇趾外翻、錘狀趾、爪形趾等症狀。拇趾外翻多數是因為穿尖頭高跟鞋所致。

最好買上下空間夠寬的尖頭鞋,避免腳趾擠壓在一起。

2、鞋跟4-6厘米

穿4-6厘米的高跟鞋最有助於減肥,這個高度的鞋子能有效提升腰腹部脂肪的新陳代謝速度,讓你的小腹平坦!但常穿4-6厘米的高跟鞋,最大的麻煩在於它會讓你的背部壓力增大,產生酸痛感。

建議在睡覺時換張軟一點的床墊,減少背部壓力。另外,當背部肌肉僵硬時,寒氣更容易侵襲貫穿於背部的膀胱經,會因此感覺手腳冰涼,免疫力降低。建議不要穿露背裝,以免背部受寒!

3、鞋跟6-8厘米

當高跟鞋的高度上升到6-8厘米時,在走路時,你的身體重心會自然上移。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你穿著7厘米的高跟鞋走2小時,脖頸僵硬度會上升22%,通常不建議長期面對電腦的OL穿6-8厘米的高跟鞋,這樣只會讓你的脖子越來越累!

建議每穿2小時高跟鞋,就把鞋子脫下來,讓雙腳休息15分鐘,並做些中度腳部按摩,重點按壓可緩解肌肉緊張度的、位於腳掌前1/3處的湧泉穴。另外,不要佩戴過重的項鍊,以免脖子受壓過度。

4、鞋跟8厘米以上

鞋跟在8厘米以上,身體重心會在走路時不斷上移。常穿8厘米以上高跟鞋的女性,經常會產生神經性頭痛、眼痛,視網膜壓力會比平均水平高25%。

太高的鞋跟讓小腿後面一側的腓腸肌向上移,常常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不利於腿部血液循環,肌肉如果缺氧過度就會造成損傷,而且會抽筋。

鞋跟過高也是膝蓋和腰痛的元兇,通常都是因為拿捏著穿高跟鞋走路的姿勢造成的,因為鞋跟高,走路時重心會向前傾斜,為了保持平衡,腰部嵴柱會向後彎,時間一長,膝蓋和腰部嵴椎都會疼痛。

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綠色蔬菜,為視網膜提供充分養料,以免在大強度的工作後,視力突然下降。另外,千萬不要在穿超高跟高跟鞋的同時戴隱形眼鏡,以免產生神經性眼痛。

5、鞋底又薄又硬

如果鞋底較硬,地面上的反作用力變成由身體吸收,因此長時間穿,容易造成前腳掌疼痛。這種疼痛大多發生在第三、四跖骨頭中間的趾神經,由於跖骨長期受壓迫,跖骨頭部位的損傷影響通過該處的神經,使之增粗,導致周圍組織增生,引發神經炎或者跖痛症。

建議買止滑或避震軟埝貼在前掌區。

6、楔形鞋

因為鞋底硬,足弓沒有支撐點,變成固定腳底某些點受力,例如大拇趾、第五趾底部和腳後跟,穿久了容易疲勞,甚至造成筋膜過度傷害和足底筋膜炎。

最好選是有足弓設計,可協助分散重量,不然就買個足弓軟埝貼在足弓處,可減緩足部受傷。

7、細跟高跟鞋

一雙纖細的尖跟高跟鞋的確能增添不少女人味,但細跟的問題是穩定度不良,很多女生穿細跟高跟鞋,跟部著地時會搖搖晃晃,是正常現象。

穿過高的鞋子,骨盆會往前傾、臀部往後翹,膝蓋也會因而過度伸直;不僅跟腱肌群處於緊繃狀態,連背部及腰部肌群也處於備戰狀態。久而久之,會造成腰痠背痛、足底筋膜炎等症狀。常穿尖跟高跟鞋,會讓女性平衡感缺失,暈車、暈機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高。

無法抵擋細跟高跟鞋的魅力,建議跟的材質應選擇吸震、耐磨、止滑者;如果跟很高,腳底板設計應有足弓,踩下去時重量才不會完全放在前足部。

都知道腳上有很多穴位,腳的舒適關係著全身健康!所以,女孩子們在愛美的同時也要關愛自己的足部。穿高跟鞋的這些小訣竅多掌握一些吧想看更多有趣的文章和新聞????

來瀏覽我的世界奇事 facebookpage吧!!!

分享資訊,娛樂大眾,

謝絕色情,謝絕暴力,

開心第一,健康生活。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 或 覺得它非常有幫助

就幫我「分享」按個「贊」吧,

是我繼續尋找好文章的動力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