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英國脫歐公投 中國何去何從?
英國脫歐與否也會對中國造成影響
本月23日,全民公投將再次登陸英國。這一次,選民將決定英國未來是否繼續留在歐盟。分析人士說,這一投票結果不僅會影響英國今後與歐洲的關係,還可能會有不可預料的「溢出效應」。
中國與英國的聯繫雖然不如歐盟與英國那麼緊密,但北京也在緊密關注這一公投結果。官方的發言只是強調中國希望見到一個更加強大和團結的歐盟,並沒有對英國脫歐公投本身進行點評。
「中國對英國脫歐的觀點很明確,即英國當然應該留在歐盟內,」倫敦政治與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東亞國際項目主管於潔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
於潔給出了三個原因:首先,英國脫歐會影響中國經濟;其次,脫歐對中歐關係產生長期影響,因為英國一直呼籲歐盟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再次,英國脫歐是對習近平個人描繪的『中英黃金十年』的否定,讓人懷疑他的判斷能力。
市場局限
於潔說,雖然中國在英國的經濟利益並不是其海外投資國中最大的,但中國的投資起點低。英國已經在去年躍升為歐盟28國中最受中國投資者青睞的國家,而且中國企業一直視英國為進入歐洲市場的第一步。
前法國國防部長政策顧問、現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陸克(Philippe Le Corre): 中國企業並不希望看到英國脫離歐盟
這一觀點得到了前法國國防部長政策顧問、現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陸克(Philippe Le Corre)的響應。他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中國企業並不希望看到英國脫離歐盟。他說,一些中國企業已經警告,若英國脫歐,他們會將歐洲總部從英國搬離。
「我們正在說的是英國僅6500萬人口的市場,和歐洲大陸5億人口的市場,更不要提歐盟外的其他歐洲國家了。」他說:「若英國離開歐盟,她將在經濟上變得孤立。倫敦將繼續是金融中心,但在其他行業上,中國的利益很快將轉移到歐洲大陸。」
在接受採訪中,於潔和陸克都提到了中國首富、大連萬達集團的王健林。作為中國在英國投資領域的標杆性人物,王健林年初在牛津大學演講時說,英國離開歐盟將被證明是「弊大於利」。
「首先,從歷史上看,英國就是歐洲的一部分,從來沒有真正地獨立過;第二,經濟全球化,英國很難獨善其身。離開歐盟她可以活得更好?很難說。」他還警告說,若英國脫離歐盟,其對中國遊客的吸引力將大減。
脫歐也是政治問題
那麼,中國領導人與企業家的看法一致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於潔說,很大程度上是的。她對BBC說,讓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讓外匯儲備更加多樣化,同時在海外打造中國品牌,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
「(但)我們也要知道,英國脫歐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於潔說,「長久以來,中國領導人將英國看作一個帝國主義強國,鴉片戰爭的羞辱至今在中國精英和普通人中記憶猶新。」
習近平訪問英國促進中英關係的發展
「去年習近平訪英所得到的禮遇,通過中國媒體的廣泛報道,將習近平塑造成一個國際舞台上的強領導人,與世界上最受尊重的領導人英國女王同台…這讓人感覺,中國領導人被認可,因此這一『黃金十年』對習近平來說十分重要。」
不過於潔指出,習近平在國際舞台上的活躍,也讓黨內的一些高級官員頗有腹誹,他們批評他將精力過多放在了外交上,而不顧國內放緩的經濟和需要的改革。「若英國真的離開歐盟,這不僅將削弱英國自身,也會讓人懷疑習近平的治理能力:即他在錯誤的馬匹上下賭注。」
變與不變
當然,根據倫敦前市長詹森(Boris Johnson)等支持英國脫離歐盟人士的觀點,由於英國有語言、地理和制度等優勢,加之市場條件成熟,即便離開歐盟,也不會對其經濟與社會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這一點,得到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陸克的部分認同。他說,比如在人民幣的國際化方面,倫敦一直爭取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心。這是哪怕同樣在操作人民幣國際化的法蘭克福都無法比擬的。
「我不認為倫敦將會失去(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畢竟她是國際金融中心,」陸克對BBC中文網說,「在這一層面上,我不認為倫敦的地位將會被(英國脫歐)削弱;但就消費品和旅遊市場來說,倫敦會受到脫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