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寶寶便秘方法 育兒須知

@ 2016-06-09

「便秘」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因為嬰幼兒習慣性喝牛奶,纖維攝取較少,導致排便次數很少,糞便較硬,且有排便困難現象。其實便秘的發生,跟家庭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而心理、大小便訓練的技巧和飲食習慣,也都是構成便秘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喝配方奶的嬰兒比喝母乳的嬰兒容易便秘,而便秘又往往是一種惡性循環的開始,硬的大便讓寶寶肚子很痛,排便很不舒服,於是就更不想便出來,於是一直在重複這樣的過程,結果會愈來愈惡化,而且還可能造成直腸壁的裂傷,所以家長要更加關心寶寶的排便習慣。

解除寶寶便秘方法

要了解小嬰兒有沒有便秘,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以下幾種情形:

1.新生兒排便一天少於一次,大便很硬很乾,大便起來很費力又痛苦。

2.大便像鵝卵石,排便時臉會變紅,腳會縮向腹部,且糞便外圍出現血絲。

3.排便次數少,很硬,感覺寶寶腹部脹氣不適。

嬰兒便秘常見原因

1、飲食不足

對嬰兒便秘首先要尋找原因,若係母乳喂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髮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

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糞便增多,且易便秘。

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秘。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

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高鈣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常使大便秘結。

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幫助排便方法

1. 食物療法

對嬰兒便秘首先要尋找原因,若係母乳喂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這種情況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來的5~8%增加到10~12%,並適當增加果汁。不滿3~4個月的嬰兒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

2. 訓練排便習慣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藥物處理

嬰兒便秘經 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採用開塞露通便。開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腸子起到通便作用。

嬰兒有輕微的便秘現象,可以在飲食中增加糖量,譬如將麥芽糖加於少量煮沸牛奶中,一歲以下嬰兒,可以給予蔬菜汁和水果汁,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讓他吃香蕉、木瓜、蕃茄、奇異果、火龍果、柚子等,此外果凍、布丁、優格也都有助於緩解便秘。

如果寶寶排斥吃蔬菜,可以將白蘿蔔、紅蘿蔔、小魚剁細,煮成什錦粥,這些材料都有軟便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