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台灣出版的中國地圖,心情好多了!

@ 2016-06-09

看看台灣出版的中國地圖,心情好多了!

在澳門的書局買了一份台灣版的中國地圖,感覺特別大,國土像一片秋海棠的葉子,葉尖在新疆帕米爾高原,葉柄在山東半島,疆域很圓潤。這種地圖在台灣省到處可見,在香港和澳門不多見,但可以買的著。感覺3200萬港澳台同胞(台2400+港740+澳60)真的很幸福,他們心中的中國比大陸同胞心中的大。

此地圖中,中國有三十五個行省,十四個直轄市,兩個地方,一個特別行政區。分別是台灣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省、貴州省、雲南省、海南特別行政區,以上屬於華南地區。

浙江省、江蘇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屬於華中地區。

山東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陝西省、甘肅省,北六省屬於華北地區。

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及蒙古地方,屬於塞北地區。

西康省、青海省、新疆省及西藏地方,屬於西部地區。

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此九省屬於東北地區。

哈爾濱、瀋陽、大連、北平、天津、青島、西安、漢口、上海、南京、重慶、廣州、台北、高雄,是十四個直轄市,也叫做院轄市。由中央(行政院)直接管理。

民國時期廣西省不靠海,北海欽州防城屬於廣東省轄區。

東京灣是舊稱,越南現在叫北部灣,東是指越南的東邊(該海灣在首都河內的東面),京是指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之意。統一後現在稱北部灣,意思是越南北部的海灣的意思。我建議中國不可沿用越南名,應稱呼該海灣為南部灣、廣東灣、廣西灣、雷州灣、粵海灣、南海灣等中國地理名稱為佳。

海上的那一槓紫色國界線劃得很有力、很大氣。南部灣大部分歸我,極為合理舒服。現在的真實情況是2004年中越北部灣劃界北京把百分之六十的海域都劃給了河內,中國祇得百分之四十,實在太虧。而且地名權歸越南,中國南部灣成了越南北部灣了

意淫南海,虛有其表,越南幾乎佔完了,馬來西亞每日挖出大量石油,菲律賓在島上還辦了幼兒園,可海峽兩岸卻說是他們自己的,大陸某官員還說要有「大俠」風度,我靠,不敢打你就明說嘛!

目前,永興島大陸管轄,東沙群島台灣佔著,南海的北面一側,中國人總算還有幾個立足點,可以聊以自慰

南邊的形勢就不樂觀了,越南基本全收,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蠶食了一部分,大陸就撿了幾粒芝麻。

台灣真搞笑,還標個「危險地帶」!! 哈哈!意思是那裡不能去,去了會被越南痛打回來

海參崴永遠是中國的,什麼符拉迪沃斯托克,全是狗屁

庫頁島原屬中國,但是被蘇俄鬼子佔領久了,國內的親蘇派和媚俄派竟然給他取了個俄文名字叫薩哈林,我呸,全屬放屁,漢奸言論。庫頁島永遠是庫頁島

此地圖不承認蘇聯的地名,採用二戰前日治時期的漢字地名。

雲南省比現在大多了,左邊好大一塊在1949年以後,為了所謂中緬友好,給緬甸削走了一大片祖先領土。

雲字以西的國土基本贈予緬甸了

為了「中印友好」,錫金被印度併吞了,北京也不吭聲,近年來還偷偷地把地圖上的錫金國給抹掉了,實在令人心寒。

綠色版圖最左邊的那一塊,也就是帕米爾高原,現在基本被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瓜分了,只能從台灣版的地圖中尋找那一份大國的感覺了。讀過民國版地理教科書的人都知道,我國的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噴赤河,可現在幾個台灣大的領土都給了巴、阿、蘇三國了,因為1950年那時候他們率先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為了外交友好就送土地了。

蒙古地方屬於中華民國,這是毋庸置疑的,蘇聯的魔掌不伸入的話,蒙古不會脫離中國。

中國的最北端就在薩彥嶺脊,位於蒙古的唐努烏梁海,是我國的最北端。各位請記好了,可不是黑龍江省哦!收復失土就靠你們90後和00後了。

唐努烏梁海如今也不是蒙古的了,而是俄羅斯的領土,蘇聯侵略成性實在可惡,這塊盆地有好幾個台灣大呢!

唐努烏梁海被蘇聯兼併,不只是中國內地人的痛,外蒙古人也是耿耿於懷呀!

鴨綠江口的薪島和綢緞島屬於中國,世人皆知。但現在卻被朝鮮要走了,是金正恩他爺爺討走的。

蒙古地方的首府在庫倫,不是什麼烏蘭巴托。庫倫永遠是庫倫,就像漢城永遠是漢城一樣。

塞北地方還有其他四省,最西邊的是寧夏省,往東有綏遠省。

岳飛《滿江紅》中的踏破賀蘭山缺,就在這裡。

總結:台灣版中國地圖的特色是,維護了三十八年(1949)之前的法定疆域,國土不做政治上的退讓和外交友好的贈予。堅持外蒙古歸我,江東六十四屯地絕不退讓,保留對俄追討權利。東京灣(北部灣)應大部歸我,不存在中國分四成、越南得六成的情況。南海諸島及釣魚台列嶼屬於中國固有疆域。

對大陸上的行政區劃調整,法律上看來基本不予承認,尤其是省一級的變動更是關乎「法統」問題,地名上對北平、迪化、歸綏等幾個代表性城市有所堅持。不過民間基本尊重和適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對疆域的「減肥」以及省區的變更,地名叫法也隨從大陸的新習慣。

備註:航海船隻要注意安全之意,那一帶暗沙和暗礁比較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