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餐飲成為購物中心最能短期聚集人氣的業態,當各地購物中心建設快馬加鞭,餐飲「進MALL運動」也隨之愈演愈烈。
在全國市場和區域市場內,內參君精選了在購物中心眼中最具競爭力和現象級的幾個餐飲品牌。
在簡單梳理他們商業布局和商業戰略的同時, 更試圖尋找他們進MALL背後共同的商業邏輯。
進mall條件你滿足幾個?
對購物中心負責餐飲招商的人來說,選擇什麼樣的品牌進場,大有講究。內參君採訪了國內一家一線購物中心餐飲類區域市場招商負責人,他給我們列出了幾個標準。應這位負責人的要求,我們稱他為S先生。
【 1 】看品牌商未來的發展空間
從他的經營現狀、商業模式、顧客口碑等角度綜合判斷。
【 2 】品牌可以快速復制
可以快速復制,意味著品牌勢能較大。
保證可以開到十家到二十家,可以跟著購物中心在區域市場內進行同步拓展和開店。比如可以跟得上S先生4年內開進20個購物中心的節奏。
基本不找那種堅持匠心出品但是無法連鎖複製的單店,哪怕足夠有名氣。
【 3 】看品牌定位和客單價是否跟購物中心匹配
餐廳品牌的業態、口味和品牌氣質很時尚,客單價也要在年輕人可接受範圍內,跟年輕主流消費人群比較合拍。
比如,區域內一著名日料品牌在中產金領中非常有市場,但三四百元的客單價嚴重超出購物中心八十元以下的客單價。該品牌基於購物中心客流量和號召力,專門推出定製副牌,更年輕時尚,客單價也集中於100—120元之間,下半年就將在S先生所在購物中心的兩個新項目中開業。
【 4 】優先選擇單品類初創品牌、主動升級的品牌
比如一個創立只有六個月的韓式芝士肋排單品品牌,從產品到店面到推廣都特別時尚化,受年輕人歡迎,從進駐S先生所在購物中心之後,翻台率達到13次,半年內在省內開出10家店。
主動升級,往往意味著品牌有潛力可挖。
還有某個典型小吃品牌,定位街邊店,本不在購物中心範疇之內,但它們主動進行品牌升級、產品升級、形像升級,最終在購物中心開出2.0版本的形象店,對品牌進行拔高。
【 5 】門店小型化和輕資產化
除了中餐酒樓和西餐廳之外,快餐或輕餐飲盡量把門店控制在150平米以下。考慮到購物中心租金成本,最好建立自己的中央廚房,減少門店廚房佔比,從供應鏈管理環節降低成本,門店用來做更多別的內容。
【 6 】品牌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
可用資金不能僅僅夠開一兩家店。這個需要進行談判和了解,比如有的餐飲品牌背後有強大的投資,而且開的每家店都很火很有潛力,或者有的餐飲品牌已經跟風投有合作。
2 進mall租金你夠不夠?
對於很多要進購物中心的餐飲品牌來說,首先要面臨的可能就是租金關。
公開數據顯示,購物中心目前總存量為近5000個,僅2016年要面市的將達300多個。根據全球領先的房地產服務提供商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北京上海購物中心首層租金環比增長0.1%—0.3%,而廣州深圳的核心商圈首層租金環比升幅在0.2%,商舖空置率南北表現不同。
在一個「大拿」雲集的商場餐飲招商群裡,內參君對S先生們做了個小調查,了解到:
這是大概區間,不同的購物中心因為所處城市、區位和時間不同,不同品牌因為議價和談判能力不同,具體租金也不同。
3 為什麼這些品牌更受購物中心青睞?
內參君下面列舉的這幾個品牌,不全是購物中心餐飲品牌TOP10,但它們在全國市場或者區域市場內均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成為購物中心招商青睞或優選項目,甚至也經歷過進駐購物中心困難等問題,但最終靠自己的獨特競爭力成為購物中心的寵兒。
以上數據來源於內參直採、品牌方提供、品牌官網官微等渠道。
而縱觀這些備受購物中心青睞的餐飲品牌,它們有三個維度的共同點值得我們藉鑑。
1.產品維度。無論是快餐還是中餐,單品還是融合菜,它們都首先做到了產品的好吃和標準化,不存在一菜百味的怪象。在各自的品類中,具有不間斷的研發能力,在購物中心品牌競爭中能搶先佔領消費者心智,並持續不斷帶給他們舌尖上的驚喜。
2.環境維度。無論是外婆家和爐魚時尚歡快的就餐環境,還是西貝精心設計的明廚亮灶和「I LOVE莜」的視覺衝擊,餐廳的視覺觀感成為吸引食客在眾多餐廳商場店中選擇駐足的直接誘因。
最強烈的記憶點,佔領消費者的心智。
3.心智維度。不管是樂凱撒的「榴槤黃」,還是西貝的「好吃戰略」,不管是巴奴的「產品主義」還是雲味館「世界很大,雲南不遠」的情懷主題,以上餐飲品牌都提煉出了營銷中最強烈的記憶點,通過典型的標籤和易傳播的SLOGAN,佔領消費者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