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廳最頭問題如何破,廚師是關鍵..南廚宗師有話說……看看漲知識

@ 2016-06-08

產品對於餐飲的重要性,沒人不知道。

好產品,廚師是關鍵。

餐飲界,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留不住好廚師。

成熟的廚師團隊,由於有特有的專業能力和自有管理體系,甚至可以架空老闆。

作為老闆,如何應對?

胡蘿蔔還是大棒?金錢還是感情?

對於這個一直困擾餐飲行業的問題,有「南廚宗師」之稱的歐錦和大師有話說……

某酒樓廚師團隊,剛剛工作幾個月就醞釀辭職。

老闆楊先生為此頗不愉快,自己開的工資不比別家少,假期補貼、福利樣樣不缺,為什麼這些廚師不願意留下來?

實際上,像楊先生這種情況,在行業內很普遍。

老闆們經常抱怨,現在廚師目光短,唯利是圖,似乎錯誤都在廚師身上。

其實,一個巴掌拍不響,深究原因,老闆的很多做法也是留不住廚師的重要原因。

老闆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廚師的關照不足。

也許你會反駁,高工資、高福利、五險一金難道還不夠嗎?

有句話說得好,凡是用錢能解決的,永遠都觸不到問題的實質。

你能掏得起錢,別家也可以甚至會掏得更多。

在這個情懷稀缺的年代,面對年輕而有想法的廚師團隊,除了物質激勵,老闆們也許該對廚師們講講情懷了?

有「南廚宗師」之譽的大師歐錦和開餐廳多年,跟隨他的廚師慢慢從員工變弟子,除個別的自主創業當老闆外,沒有一名廚師離開他。

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選好苗子,以身作則用對方法培養

歐錦和的頭銜很多,除了擔任過世界中國烹飪大賽國際評委、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副會長外,他還被授予「2010美國傑出華人獎」,現任世界中餐名廚交流會副會長、法國廚皇會名譽會長、廣東省廚委會會長等職。

「南廚宗師」歐錦和

很多廚師慕名向他學習廚藝。按照傳統的拜師規矩,徒弟要呈上一定數額的「學費」。但與其他名師不同,歐錦和從不收取徒弟的「拜師費」。

「拜師費會將一些家境貧寒,而真正對廚師工作有興趣的人拒之門外。」他說。

廚師是一個艱辛的行業,能夠或願意跨進這個門的,都是「有想法」的。而飲食文化的傳承,需要「有想法」的人。

自己不收「拜師費」,既是在為中國飲食傳統的繼承盡綿薄之力,又是想告訴學生,重「德」輕「利」,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廚師,甚至是大師。

在挑選徒弟上,歐錦和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德」。

無德者哪怕基礎再好,他都會委婉拒絕,因為餐飲業是「良心」行業。

其次,尊重廚師人格,給予失誤權

尊重廚師不能隻掛在嘴上,要尊重他們人格,更要尊重他們勞動成果。

工作中,特別是中餐,廚師失誤難免,歐錦和從來不批評。

「要給予廚師失誤權,因為人人都不想犯錯誤,但人人都會犯錯誤。中餐的特殊性,使得寬容是對廚師職業的最大尊重。」歐錦和說。

此外,還要承認廚師的勞動成果,給予相匹配的回饋。

儘管這幾年餐飲行業的光景不好,大部分企業都在縮減成本,但對於薪酬、補貼、五險一金等,歐錦和從來不小氣。

與廣州的餐飲業相比,「錦和味稻」的薪酬總是高於行業水準——對廚師勞動的認可,需要用物質利益來回應。

解決廚師的後顧之憂,才能使他們安心工作。

再次,改善廚房操作環境,減輕身體傷害

據聯合國調查,廚師是僅次於消防員的全球第二大危險職業。

油煙、高溫、一氧化碳、氣灶噪音等操作環境,以及勞累等因素,很多疾病嚴重影響著廚師的身體健康,如肺病、胃病、腕部腱鞘囊腫、靜脈曲張、生育能力下降等。

為改善「錦和」旗下餐廳操作環境,降低油煙對廚師健康影響,歐錦和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室內通風,為此還專門安裝了廚房空氣監控系統,時刻關注。

但力氣沒少花,效果卻很一般,中餐炒菜程序怎麼也少不了。

油煙、一氧化碳、高溫、噪音等對廚師的危害,似乎是一個難以避免的矛盾。

2015年在一次餐飲圈聚會上,有人向歐錦和推薦一款智能節能灶,說是不但能節氣,而且因為燃燒充分,可以降低廚房一氧化碳含量,同時智能防空燒技術運用,也可以降低廚房溫度,減少噪音,並能減輕廚師勞動量。

作為一輩子浸淫在廚房的粵菜大師,有很多人讓他試過各種各樣的節能灶,但都不是太滿意,因為都難達到既節能,又不耽誤效能,還能照顧廚師操作習慣的。此事一直擱置。

但在一次巡視廚房時,一個正在翻炒菜品的弟子的手腕引起了歐錦和的注意——腱鞘囊腫。

他心裡一緊,再次想起了那家智能灶公司,真的能減輕勞動量?

弟子手腕上的傷病,讓他覺得不能再等了,哪怕有一點的機會,也應該嘗試一下。

但慎重起見,他先改造了一台爐灶進行試驗。

改造前,爐灶開火都是人工操作,點火時,廚師整隻手要伸到爐灶出氣口,極易被火苗燒到。

改造後,爐灶採用納米光智能感應技術,點火由電子原件控制,不但降低了廚師操作的危險性,而且實現了「下鍋起火、拋鍋不滅、起鍋熄火」,既方便,又省時省力,有效防止了空燒產生的高溫、噪音等對廚師的大量危害。

另外,爐頭火頭也比以前猛,大大減少了菜品出鍋時間。一方面廢氣排放大大減少,另一方面又減輕了廚師捉握、旋轉、彎曲的勞動量以及站立的勞作的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跟蹤觀察,歐錦和最後對廚房的18個爐灶全部進行了改造。

廚師使用新爐灶越來越順手,辛苦不斷減輕,效率也不斷提高,而另外一個意外收穫是,一個月下來,燃氣費也省下來1萬多元。

這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1萬多元成本也是一個可觀的收入。

未來,讓廚師活出生命質感

由於廚師出身,歐錦和相比其他餐飲老闆,對廚師隊伍的關照已很到位。

但歐錦和還有新的想法。

在下一步計劃中,他還要設立專門的資金,把廚師送出去接受管理等培訓,全面提升廚師的能力。

他認為,無論是繼續在酒店後廚做專業工作,還是到社會上闖蕩,對廚師來說,培訓他們全面而專業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讓他們活出生命質感,才是真正為他們著想。

讓廚師活出生命質感

對於如何繼續改善廚房操作環境和減輕廚師勞動量,已近花甲之年的他仍在關注。

他說,「科技不斷發展,我們必須對新技術進行嘗試性使用,用來改善廚師操作環境,不斷提升廚師生命質量,讓廚師活得更有尊嚴。現在中餐後廚對科技的研發和運用還處於原始階段,提升空間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