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來庵革命事件 民族英雄余清芳、羅俊、江定
又稱「?吧哖革命事件」?吧哖為原住民語,台灣河洛語讀DaBaNii, 後日人依音改為玉井,今台南玉井,或又稱為「余清芳事件」。
抗日英雄
主腦人物為余清芳、羅俊和江定等三人,余清芳是代表台灣人自衛本能的抗暴,又是主持統合抗日。
時間: 一九一五年五月 至 一九一六年七月 計一年二個月
台灣人對這外來的日本統治者採行武力鎮壓、利誘欺詐等技倆產生了一波波前仆後繼,死而無悔的台灣義民軍的反抗鬥爭。同時台灣的青年人起了鼓勵著追求自由人權,牽引著一股澎湃的台灣民族意識,來對抗日本殖民政府。同時國際上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辛亥革命成功等因素,在一九一五年爆發台灣中南部的「西來庵革命事件」,一群志在推翻日本統治並建設台灣國,以解救台灣同胞免受外來的統治。此事件南北串連,包括台北、彰化、南投、嘉義與台南等地區。它算是台灣在中期的抗日革命戰爭中規模最大而且犧牲最慘烈的抗日革命。
台灣民族英雄 余清芳
余清芳又名余清風、字滄浪,人皆稱他余先生,生於一八七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於阿緱(屏東街),後來跟隨父母遷居台南廳長治二圖里後鄉莊五五一號(高雄縣路竹鄉後鄉村)。六歲時上書房學漢文。因父余蝦早逝,乃在十三歲就在左營被雇傭於曾紹房的米店,不久又轉到林姓雜貨舖工作。領取低薄的薪金來奉養寡母余洪氏好。 當在十七歲時,日軍入侵台灣,他也發揮了台灣精神參加抗日義民軍而轉戰於台灣南部各地。戰敗後、並利用夜間閒暇之餘,到左營的舊城公學校進修日語。自一八九九年(二十一歲)起,至一九○二年(二十四歲)之間,因懂日語之故,為日人網羅擔任台南縣巡查補之職,分發在阿公店(岡山)支廳服務,變成了日本警察。執勤於阿公店(今之岡山)、鳳山等地的警察派出所及關帝廟區役場(區公所)。
在擔位巡查補期間因言行中暴露出反日,引起日本警察的注意,而被革職。從此他就轉向在各地的食菜堂即齋堂出入,並擔任「隆平會」的書記,常利用其勸導佛教信徒,以爭取抗日的同志。
一九○八年(三○歲)又加入鹽水港「二十八宿會」的秘密結社,該社是由嘉義朴子的雜貨商丁鵬主持,丁鵬以宗教的吸力,對外宣稱他擁有奇異功能會各符法,又預言清軍將攻打台灣,甚至說他自己已被任命為台灣皇帝。這「二十八宿會」是帶有宗教色彩的抗日組織。日本人認為,台灣的各種宗教行為,過於迷信,易受人操縱,是一群無業遊民的聚合地,也視同流氓。一九○九年一月,該組織被日警偵破,余清芳也因而涉嫌,被日警以「流浪者」的罪名,被拘禁在「台東加路蘭浮浪者(流氓)收容所」。於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三歲)才得釋放,但已渡過了二年十個月的日子。同年十二月在阿公店(岡山)當人壽保險及信託事業等的外務員,同時利用業務之便不斷宣傳抗日思想及組織同志。
後以「邱九」的名義開設「福春碾米廠」。此時余清芳結識了蘇得志(又名蘇有志,台南縣新化鎮 ),他是大目降(台南縣新化鎮)的望族且任職台南廳參事。並以蘇得志為台南市西來庵廟堂董事,遂漸深入西來庵。西來庵係五福大帝鸞堂,信徒極眾。他同時也透過蘇得志的齋友關係,再結識了大潭莊(台南縣歸仁鄉)區長鄭利記,而後三人屢次密會於西來庵。互相傾吐反日心情,以及身為殖民地人民的悲哀。所以西來庵也就成了抗日的秘密據點。余、蘇、鄭三人議決:將藉由宗教來宣傳反日,招集志士,伺機發動抗日革命。並以修建廟宇為名義,籌募抗日經費,採購武器。如此余清芳長年所懷有抗日革命的決心乃一步步的具體化起來。
江定 抗日領袖之二
在西來庵抗日革命事件中另一主要是江定一八六六 ~ 一九一五,江定是台南楠梓仙溪竹頭崎莊 (台南縣南化鄉玉山村) 隘寮腳(在玉山村與左鎮村中間)的住民,他出身於該地方的望族,富有俠義心。一八九七年(明治三十年、光緒二十三年)被舉為該地區長。在職二年有餘,於一八九九年因職務上格殺了莊民張椪司,卻被?吧哖(台南玉井)憲兵隊所扣押,但他趁隙脫出憲兵隊之扣禁所而逃入山中,自此從御用紳士變成為抗日鬥士。在一九○○年在後堀仔與下後大埔依據天險,率領四、五十名展開抗日游擊活動。時常主動出擊與日軍戰於嘉義廳的後大埔方面。在一九○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在烏底山遭到日本軍警的攻擊,而被日警認定業已死亡。但他乘隙逃脫與其子江憐及數十名同志繼續在後倔仔(現址為台南南化鄉與高雄甲仙鄉、內門鄉之交界處)的石壁寮結茅屋居住,並糾合了甲仙埔(高雄縣甲仙鄉)隘勇及六甲方面(六甲事件的抗日逃出者羅獅、李松、林班、陳條榮、王朝枝)的抗日同伴共數十人,以待時機成熟想再下山抗日。而且其所需糧食等概由竹頭崎的莊民供給。如此江定據於山中歷時十餘年,同時前來依附的人也愈來愈多,竟有「內山王」之稱。但他對外界也並不掉以輕心,經常派員至平地打聽消息。
羅俊 抗日領袖之三
羅俊又稱羅璧、羅秀、羅俊江、賴俊卿、賴秀、賴乘等名,他生於一八五四年(清咸豐四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嘉義縣他里霧五間厝社(今虎尾、斗南附近),他天資聰穎,但參加科舉不遂,也曾設帳鄉里教學,他也是漢醫,青壯年時在台灣各地行醫,參加西來庵革命起義時已是年六十二歲的長者。日軍入侵台灣的初期,曾在辜顯榮的保良局當過書記。因目睹日人殖民台灣的暴政,尤其在辜顯榮下得知御用紳士的賣台惡行,致使許多抗日台灣無名英雄為台灣捐軀。在一九○○年從協助御用紳士變成抗日戰士。毅然決然地參加義民軍對日抗戰。抗戰失敗後密渡中國,廣遊大陸各地達七年,棲隱於福建天柱岩寺廟,誦經念佛,渡持齋生活。後來他以假名羅璧潛回台灣,但此時發現三子皆亡,妻子也改嫁他人。並且又有被警察發現之危險。故不敢久留,於一九○六年六月,再渡往中國而行醫於漢口。隔了八年即一九一四年八月有位台南人陳全發到廈門尋訪羅俊。將台南的余清芳正在籌劃抗日革命的消息告知,並勸導他回台共謀大事。不久他又得到台灣舊知賴成及賴慶二人共同送來的一百圓旅費。於是羅俊即在同年十一月中旬,以齋友的名義率同許振乾、余金鳳、余炳祝、余大志、白氏石紫、余氏世鳳由廈門抵達淡水。隨即尋訪賴水,並會見了賴慶、賴成、賴淵國、賴楚、賴宜等舊同伴,一同研討抗日組織糾合同志的辦法。
發源於西來庵的抗日革命
余清芳在西來庵獲得西來庵董事又是同志的蘇得志、鄭利記二人的協助。所以就以西來庵為籌謀抗日革命的基地。再依宗教的特有力量深得眾多信徒的信賴。於是余清芳在表面上以修築廟字的名義公開向各界募捐。得到的錢用於革命的組織及武器的購買。另一方面結合在台中組織革命黨的羅俊。羅俊也帶同志李鏡承等從台中來台南,經由同志張重三(又名張旺,余清芳之最得力助手)的介紹,以賴守的假名與余清芳密會。在余清芳自已開設的福春碾米廠內暢談,如此達成南北相呼應的機會,又彼此發現有共同的事項。
1. 抱著抗日不惜犧牲自已生命的決心。
2. 曾在日人下工作的慘痛經驗,目睹多起台灣抗日英雄的壯烈犧牲。
3. 深信以宗教的力量可喚起台灣人的團結,來對抗日人殖民統治。
於是一同約誓發動抗日戰爭。待準備周全後,擬在台南及台中二地同時起義。余清芳對羅俊曾在中國多年的旅遊,希望羅俊能發揮力量,在中國採購到必要的武器。
余清芳又經林吉同志的介紹入山探訪另一位抗日領袖江定。江定雖然居住內山已有十餘年,然而對於抗日的熱忱卻未曾動搖,所以與余清芳一見如故,得知羅俊也加入雖未曾謀面,但似曾相識,尤其餘清芳講到余、羅都曾在日人手下工作時,江定也向余說過去他也曾在四腳仔(日本人)的手下服務,在台南楠梓仙溪竹頭崎莊當區長,對四腳仔的殖民統治之種種殘殺我同胞,就加入了反抗的陣線。
余清芳向江定表非歡迎內山王加入集體抗日行列,並研討原住民加入的可能性。江定對表明在台南及阿緱的部落原住民及有武裝的隘勇皆是同志。
余清芳自結識羅俊、江定之後,得知其他有力人物也出現,信心大增。深深慶幸協助有人革命必成。即加強準備,他以其熟悉的及深入民間的神佛來喚起民族自覺並鞏固革命的信心,所以透過信徒而宣傳日本暴政,號召推翻日本統治並建立台灣國。同時在也分護神符、咒文等,謂如持之可即以避彈,又常藉神佛的啟示而宣告台灣革命一定成功。此時羅俊及其同志也在台灣中北部積極工作並糾合同志。 江定在山中所聚集的武裝抗日同志也日漸增多。
如此革命陣營日見壯大,其同志已散布於各地並廣及台北、台中、台南、南投、嘉義、阿緱等各廳管內。尤其是居住於台南、阿緱二廳的山間僻地各部落的革命同志特別眾多。
余清芳見時機漸趨成熟,乃開始在多數同志聚集的場合以明確地方式表達獨立自主抗日的決心。以「大明慈悲國大元帥」名義揭出諭告文,號召大眾參加抗日革命並建立以台灣人慈悲治理台灣的「台灣國」。然而總督府當局已略有所探悉台灣各地的耳語有反日高漲的趨勢。並也獲知特別在台南廳的蕃薯寮(今之旗山)、甲仙埔(今之甲仙)、?吧哖(今之玉井)等支廳及台中廳的員林附近有特別高的反日。雖然日本人加強壓迫一群御用紳士來探測,但皆屬惘然。只因事屬秘密,余清芳過去的經驗中詳知御用紳士的使用方法及手段,所以這次對御用紳士及日人的一堆惡法皆防範得宜,日人無法得知。所日人除嚴命警察在上述各地積極密偵之外,對於各地港口也因此擴大安全檢查,特別加強警戒。
日警布下的天羅地網
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由基隆港往廈門的「大仁丸」船中,乘有台南廳阿公店人蘇東海及同伴的華僑二人。蘇東海是羅俊的手下,攜有大批金錢準備到廈門採購軍火。另有華僑二人是羅俊的推薦,是來協助蘇東海到中國後介紹給軍火商。日方當局因有訓令加強偵防,認為他們攜帶鉅款行蹤可疑,即把其扣押於基隆水上警察署。蘇東海在扣禁所中抱著必死的決心,但被拘日久也不願同志空等,乃託同監內的一日本藝妓代他送信於羅俊手下的員林人賴淵國。告以所攜款項被扣於基隆水上警察署,形勢危險。日警在日本藝妓出監所時,被搜出此信,雖然信中看不出所以然,但也不動聲色,暗中跟蹤,信往何處送,日警從此線索終於察明余清芳、羅俊等抗日革命黨的真相,立即連絡全台警察開始大檢舉。
余清芳得知事已洩漏日警必然立即來襲,故當機立斷,攜帶二千圓革命金,入山躲避。並到江定牛頭嶺住所。江定展開無比的熱忱,與他商討應付今後局勢的策略,並決定聚集散在各處的革命同志趕緊備戰。
羅俊也在台中廳員林方面也技巧地突破了警察的警戒線而走入嘉義廳管內的內山。警察當局雖然在全島大舉捕獲革命同志,但因檢舉不到余清芳、江定、羅俊三首領,所以焦急萬分。乃繪像頒布於全島各地以重金懸賞,一時風聲鶴唳,誓必擒到抗日三首領為止。沒有多久台南廳警務課接獲密報,得知羅俊及其同志二人向大目降(台南縣新化鎮)方向而去。於是在台南與嘉義二廳的警察隊協同布網進行大搜索。於一九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羅俊及其三位同志,不幸被捕於嘉義東堡竹頭崎莊尖山的森林裡,當時羅俊並未攜帶武器,然奮勇將日警的拇指咬斷一節。
革命軍四出襲擊警察
羅俊被捕後,日方當局即以全力搜查余清芳、江定二人的去向,但因他們所避住的嘉義、台南、阿緱三廳交界的後倔仔山,山深林密,人跡罕至,如無嚮導決難尋覓,加上當地人對革命軍是絕對的幫助。所以台南、阿緱二廳以警察在六月二十九日出動二百七十名警力圍山八天。八天近三百人的努力竟一無所獲。到了七月六日有一隊革命同志在台南廳?吧哖支廳牛港仔山(在玉井鄉)遇到警察隊即互相開火。江定之子江憐就在此壯烈戰死。後他們乃是退入甲仙埔支廳大蚯園莊山中。
於是余清芳、江定二首領決定即自七月九日起反守為攻,決定將日人在台殺我無辜民眾的方法反擊日人在台之眷屬,並有下列的武裝抗日事蹟:
1. 趁甲仙埔支廳警察全部出動之隙,急襲甲仙埔而盡殺台灣人巡查補三人與警察及其家眷等六人,並奪取手槍六隻。
2. 襲擊大坵園(今之大邱園)警察派出所並殺日人警察服部莊五郎及其家眷等六人。
3. 襲擊蚊仔腳警察派出所並殺日人警長澤照太郎及其家眷等四人。
4. 襲擊河表湖警察派出所並殺日人警察佐竹伊勢吾及其家眷等三人。
5. 襲擊小林警察駐在所並殺日人警察麻生美歲。
6. 其他相繼突襲並佔據小張犁、阿里關、楠梓仙溪、葡萄田等地的警察派出所。
總共殺死日人三十四人。
抗日的隊員中亦有原住民高山族的加入,至七月十四日,日本當局派遣全副武裝的警察二百餘人出動反攻。抗日革命部隊展開強力的對抗,雖然武器裝備相差太大,抗日義民以刀為主體,而日方以新式的火槍射擊,但戰鬥的意志十分高昂,但寡不敵眾且火力懸殊,遂先後放棄所佔據的各地警察派出所,並在附近莊民的協助掩護之下,突破了警察隊的包圍而退返山中。
?吧哖及虎頭山大血戰
到了八月二日深夜,余清芳、江定二首領以聲東擊西之策再次率領革命同志三百餘人襲擊?吧哖支廳南莊派出所,以火焚燬官廳並殺斃日人警察及其家眷共二十餘人。八月三日又出擊大目降支廳的內仔,並以余清芳之名發出抗日出師檄文,並又獲得一千名以上的台灣人加入抗日。八月四日晨月出兵攻打台南廳?吧哖支廳,日方警察來援在望明莊的芒仔芒余清芳抗日義民遭受包圍,雙方大戰五小時,警察部隊敗走。
此時抗日革命軍已增至一千餘人,仍由余清芳、江定二首領率領、據守距離?吧哖僅有二公里的虎頭山上(在?吧哖支廳內)豎起軍旗,擊鼓震天,以赤膊的大刀隊,進行與日本從大目降(台南縣新化鎮)派來援軍警察隊三百餘人對峙,並數次以決死的衝鋒攻向日警,雙方激戰二天,守城的日警雖召集民間日人加入武裝行列,但仍陷入苦戰。當時第六任總督安東貞美接到在芒仔芒警察隊敗戰的信息,認為這已接近內戰,即下令出動軍隊。於是八月六日下午台南守備隊步兵第二聯隊派來黑田少佐所率領的步兵二中隊及山砲一中隊、與在菜蘭方面演習中的今村大尉所率領的一中隊一齊趕到。在虎頭山下會合夾擊,日軍即從正面突擊虎頭山,警察隊乃由側面攻擊竹圍莊、後日仔、蕃仔厝等地的抗日革命軍左翼部隊。再以軍警混合部隊由沙仔田莊、後倔仔溪、坑內莊等地從背面向虎頭山進擊。如此混戰數小時,日軍無法取勝,於是日軍以大砲轟向虎頭山。山上的抗日革命軍面對著日本正規軍加上警察也不懼怕,把鐵片、小石等物裝在二門舊式的臼砲中發射,堅強戰鬥,但有三百名抗日革命軍陣亡,在當天傍晚余清芳下令各自分散退入山中。
報復性的?吧哖大屠殺
日方軍警因看革命軍退散,立即圍山開始大搜索。此時革命義士遭殺害者甚多,被捕者也不少。然而遠在台北的總督.安東貞美接到革命軍潰散的消息還不以為足,他藉此軍事作戰來彈壓反日民心。又再下令給台南的第二守備司令官,必須施展一番報復性的誘殺詭計。於是當地的軍警乃在?吧哖、甲仙埔等地高懸了假的安撫政策,招呼避難在山地的民眾歸莊就業。並誘騙在逃的抗日義士如歸案者可免一死,但是一等到台灣民眾大多數歸莊之後,卻藉口要辨別善惡,即命莊民不論男女老少全數排列於莊外的廣場。又命他們攜鋤挖壕,待壕挖成,即開槍掃射,將這 些無辜的百姓全數殺害並把死屍踢下於壕內。合理估計有五、六千人中其毒手而殉難。當此地的台灣父老們如一提到這 「?吧哖大屠殺」,即不寒而慄,為之欷歔不已。
台灣民族英雄余清芳永垂青史
自?吧哖虎頭山的一戰退後、於八月六日夜半余清芳帶領同志二百餘人逃脫出敵軍的封鎖線,經過放弄山及楓櫃嘴山腳而露宿於鹽水坑。八月七日拂曉再經過後崛仔山並越過石壁寮天險,至四社寮溪畔、江定也率領同志二百餘人會合於此地。余清芳、江定二首領登高山遠望,見日軍之搜索範圍,追蹤擴展,所在之處乃在包圍圈之內,又見日軍人數極眾,經過了幾次研討之後,決定大家暫時分手以避風險,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眾同志互唏噓依依不捨,余清芳將大砲一門埋於溪邊,於是各分東西散去。最後剩下的余清芳等十一個同志,乃轉移於附近山中露宿六天,到八月十四日才向土潭方面進發。翌日露宿於大竹坑,再越過台南、阿緱二廳交界的山嶽地帶而至新寮溪,露宿於流籐頂。八月十九日再越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地帶而至二會林坪,在此地終為警察搜查隊所探悉。八月二十一日警察隊再追蹤余清芳等同地至曾文溪支流的密林中,但都不敢接近。所以命令附近的保甲長邱通、陳瑞盛等把他們先誘入王來莊(楠西村北一。五公里的詔興村)供以食物,遂在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午夜,余清芳等抗日義士八人不幸均遭逮捕。
接到余清芳遭捕報告的總督府、即特以府令第五○號開設了「台南臨時法院」由高田富藏、籐井乾助、渡邊啟太、大內信、宇野莊吉等五位為審判官,自八月二十五日至十月三十日乃審判了被捕抗日義士共達一千九五十七人。
其中被判死刑者余清芳、羅俊、蘇得志、鄭利記、張重三、林庭綿、卓銅、李保外、黃旺等義士八百六十六人、有期徒到四百五十三人、行政處分(即業已被殺身亡者)二百四十一人、不起訴處分三百零三人、無罪八十六人、其他八人。受刑同志皆態度從容,視死如歸,無一要求保命。余清芳被處死時面帶笑容,從容就義,年僅三十七歲。
(左圖西來庵事件被捕義士頭上載著竹籠押解在台南送審)
其後、因日本本國的報界及帝國議會對於台灣總督一次判決有八百六十六人死刑,尚未計已有五、六千人的?吧哖大屠殺。如此殘酷大量的殺害台灣人之事議論沸騰。於是總督.安東貞美為了安撫國內的反彈,藉大正天皇登基為由,於同年十一月頒布了「特赦令」,宣告赦免死刑。以致被判死刑的義士之中,除去已受刑者九十五人之外的七百七十一人才得減為無期徒刑。
西來庵寺廟在事件結束後也被日人拆除。
江定等抗日烈士的成仁
江定等二百人革命同志在?吧哖的四社寮溪畔跟余清芳分手後,即退入阿緱廳內山方面的後倔仔溪、楠梓仙溪及台南廳管內的羌黃溪方面。再據險要並時常移動於廣至五、六十方公里的深山地帶,不愧為內山王,在山中江定能生存。因此不論警察隊人力如何龐大,火力如何充沛,再的搜查只是疲於奔命,也不能發現他們的蹤跡。於是總督府當局乃改為採用誘降方式,即廣泛利用台南廳御用紳士許廷光、辛西淮、阿緱廳參事藍高山、江德明、江以忠、區長張阿賽、江亮、蕃薯寮(旗山)區長陳順和、?吧哖區長江寬等走狗幫兇。並叫江定的舊部下石端穿針引線,藉以誘騙江定等殘餘的革命同志下山入其圈套。
這些走狗台奸以三寸不爛之舌保証降後能安全無事。江定鑑於二、三百人的革命同志困在山中已久。同時糧食、子彈等各種補給也已缺乏,遂決意下山向?吧哖支廳歸順。江定一下山,其他同志也只得相繼出來自首。至一九一六年五月一日為止、如此被誘騙而下山歸順的抗日義士共達二百七十二人。但是誘降工作既畢,台灣總督府卻露出猙獰面目,自食前言而反說抗日者雖然前來自首,但國法不可不尊重,當然御用紳士所承諾的也一概不認帳。即把江定等義士十三人扣押於?吧哖支廳。潘春香等義士四十七人扣押於甲仙埔支廳。其他有義士二百二十七人被捕後,無一人回到家中,據傳全部被警察活埋坑殺。總督府又在一九一六年七月二日、假台南地方法院宣告江定以下三十七人被處死刑、有期徒刑十四人。江定等抗日義士於九月十三日在台南監獄被處死於絞首台上。這次又有三十七人被判死刑,加上余清芳有八百六十六人被判死刑,所以整個西來庵事件被判死刑超過千人,人數之多是証明日人的殘暴。
日軍自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入侵台灣以來到西來庵革命事件的一九一六年五月一日止總共有二十一年,此二十一年是台灣人以武裝對日抗戰。台灣人何其不幸面對著效率極高的日本帝國主義者、優勢武器、訓練精良的軍隊、毫無留情的集體屠殺,屢敗屢戰,不屈不撓,原同屬漢民族尚不加以援助,甚至聲援亦無,內又有台奸甘為走狗,在孤立無助的情況下,追求自主、自由、平等仍舊以各種飛蛾撲火的方法,奮起武裝抗日二十一年,這就是先民的記錄。
此後台灣人的抗日進入另一個知識份子抗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