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侵華戰爭後悔的事,奠定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四大大國地位

@ 2017-04-04

抗日戰爭期間,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這段時間裡爆發了長沙會戰。侵華日軍和中國軍隊在長沙前後一共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歷史把稱它們為「長沙會戰」,也被稱作「長沙保衛戰」。中國當時特別重視長沙這塊地區的防禦工作,安排了第9戰區集結重兵在戰線上與日軍相抗衡。在前2次的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自稱取得了勝利。從戰術上來看,雙方並未真正的分出勝敗,相比之下的中國軍隊損失更大一些;但是在戰略的角度上來看,我方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可以說是是抗戰中的勝利。第三次長沙保衛戰能夠算得上是一場典型的勝仗,中國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拼搏,最後終於將日軍擊退。然而在第4次長沙會戰中日軍以優勢兵力對我軍發動猛烈的攻勢,中國軍隊被迫撤退。 重要影響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緊接太平洋戰爭而爆發的,當時日軍一路勢如破竹,同盟國軍隊接連敗北。在此形勢下,國民黨軍隊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這不僅對中國國內,對同盟國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正因為如此,這次會戰的勝利引起了盟國、特別是英、美的廣泛關注。還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進行過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個反法西斯的國家在美國華盛頓集會,發表聯合宣言。中國與美國、英國、蘇聯作為四大強國,領銜在宣言上簽字。1月3日,盟國成立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經羅斯福提名,由蔣介石出任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統一指揮在中國的美國軍隊以及東南亞越南、泰國的軍隊對日作戰。 羅斯福在第三次長沙大捷後的第22天給蔣介石發來了一份熱情洋溢的賀電,同時宣布再次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其後,他並以他夫人的名義,邀請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訪問美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他還通過他的代表,駐華美軍司令官、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授予第9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具體組織者、指揮者薛岳一枚美國勳章。另外,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後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動向中國提出,要廢除西方列強與中國歷屆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歸還上海、廈門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自尊、自強,才能贏得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中國帶來的種種榮譽與平等待遇,再一次證明了這一真理。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應該說,這是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才換來的。 發生在1939年9月-1942年初的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正面戰場展開的三次重大戰役。這三次戰役,特別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和影響。蔣介石曾稱讚道:「此次長沙勝利,實為七七以來最確實而得意之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