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對嬰幼兒發育的影響

@ 2016-06-08

在嬰幼兒的發育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家長忽視的階段——爬行階段。爬行階段一般在孩子7個月左右出現,晚點的會到10個月甚至一歲才出現。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爬行的發育,認為孩子會走就行了,幹嘛要學爬?有的家長嫌孩子在地上爬弄髒衣服而阻止孩子爬行。其實,爬行無論對孩子運動發育還是智力發育都有益處。有研究發現爬行經驗7周以內的嬰兒與爬行經驗10周以上的嬰兒空間認知能力發展水平差異顯著。

那麼爬行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爬行時嬰兒必須頭頸抬起,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手、腳及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鍛鍊,逐漸發達起來,為以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其次,嬰兒學會爬行之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智力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爬行運動還能提高嬰兒的新陳代謝水平,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嬰兒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比坐著消耗能量多很多。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嬰兒就吃得多,睡的踏實,身體也長得決。

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爬行有助於嬰兒共同注意的發育。 對於前言語期的嬰兒,共同注意能力是嬰兒進一步學習各種知識、經驗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共同注意能力的獲得,不僅有助於嬰兒更好地 適應環境、擴展嬰兒認識世界與他人交往的途徑與方式,而且與嬰兒言語、情緒、自我意識的發展都有著密切的聯繫。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重視爬行的發育。但是不是說孩子就非爬不可呢?也有一部分孩子確實會跳過爬行的發育直接到獨走,家長也不必過分勉強,我們同樣可以在孩子會走以後再教孩子爬,或者通過別的活動促進孩子協調性的發育。

如何引導孩子爬行?

寶寶的爬行一般分3各階段,7個月左右寶寶俯臥能夠手支撐時會向後倒著爬或原地轉圈爬;8個月左右不能手膝位支撐時會匍匐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腹爬;9個月左右手膝位支撐後的手膝爬;還有的孩子會用手掌、腳掌著地的四點爬。

寶寶學爬一般在孩子三四個月時就開始做鋪墊,早期多讓孩子俯臥位玩耍,練習抬頭、肘支撐、手支撐能力。在5~6個月時,正式為寶寶爬行做準備了,讓寶寶會趴在床上,以玩具逗引,引導寶寶以腹部為中心,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轉,漸漸引導他匍匐爬行,可以前面玩具逗引,後面用手推寶寶腳掌,寶寶上肢用力但腹部仍貼著床面,四肢不規則地划動。等到寶寶能力進一步加強,能夠雙手及膝蓋支撐身體成手膝位時,用玩具逗引寶寶往前爬,同樣寶寶不能獨立完成時可以家長在後面用手推寶寶的腳掌,協助寶寶爬向玩具。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寶寶一般就能獨立爬行了。

能夠爬行的寶寶,活動範圍及視野有了很大變化,可以到他想去的地方,取到他想要的東西,會非常興奮。家長們要做的就是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環境,讓寶寶隨心所欲的爬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