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都發現油田後,一個哭了,一個笑了

@ 2016-06-07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大國,石油總體儲量還算是比較豐富。但是中國的油價為什麼一直居高不下呢?尤其是最近經歷油價調整之後,汽柴油的價格再度升高,令中國百姓不禁感慨,雖然中國相繼發現了不少大型油田,但是國際石油價格這麼便宜,為什麼不採用完全進口的方式呢?這樣還能節省成本。這種觀點看起來倒還站得住腳,不過從長期利益考慮,石油作為一種戰略能源,如果對外進口的依存度過大,一旦進口渠道出現任何問題,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將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和影響。這顯然是中國不願看到的局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中國油價高的原因。 中國石油的開發成本: 中國的石油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區。而西部多為稠油生產基地,而相比沙特,伊朗,俄羅斯等一些中東地區基本都是埋藏相對較淺,流動性比較好的稀油。因為稠油具有黏度高、流動性差的特質,所以對於稠油的開採必須源源不斷的向地下注入高溫高壓的蒸汽,才能夠有效的開採出來;對於注入高溫高壓的設備一項成本大概是每桶27美元。而中東地區地處石油資源豐富的波斯灣淺海海域,開採不僅不用加熱加壓,而且大多是自噴井。所以在開採上,我國在成本就略比其他產油國多了一項高溫蒸壓的環節。

綜上所述,中國油價普遍高於高級水平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較高。不過,隨著中國石油勘探與開採水平的不斷加大,以及中國在南海海域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未來中國發展出成本低廉的石油開採方式指日可待,屆時,中國的油價將會大幅度降低。 另外一方面,美國石油儲存量緊缺,此次喜訊幫助美國石油緩解危機,深入地下,位於美國紐奧良州西南430千米處的「凱金快車號」深海鑽井平台的最大鑽探深度可達1萬米,力量非常雄厚,此次發現大油田足以證明石油枯竭乃無稽之談,反之越采越多。 巨大的工作。「石油公司可能需要投入幾百億美元才能看到第一滴石油」。一旦油井鑽探完成並將生產設備安裝就位,高壓環境就會將石油從鑽孔壓進管道中,並將其推至水面。開發一個油田就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在嚴峻的環境下進行工程所需要面對的風險,而僅僅是為了從深海底部抽取石油,這樣做值得嗎?「當然值得」。只有石油的價格維持在每桶50美元,就足以有利可圖。

今年5月底中石化已經開始著手加工美原油,這一消息美國真的是偷偷自樂,目前油價已經是接觸50美元附近,那麼中石化加工美國原油每桶都是50美元附近,筆者認為:中石化結合中石油探討成品油價是否上漲問題,端午節前國內成品油價肯定會再續上漲形成本年度「四連漲」那麼這一消息給我們老百姓來說就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啊。 當油價上漲之時,人們往往關注的是終端加油成本的上漲,對稅負比例的關注度大大降低。卓創數據顯示,與年初成品油「六連停」時相比,汽柴油稅負比例卻出現明顯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國內稅率相對不變,而成品油價格卻不斷上漲,進而導致單純的油價上漲幅度超過稅負比例增長的速度。」估計,一旦6月8日24時,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實現「四連漲「,國內成品油稅負比例將再度下降,「一升油半升稅」或逐步成為歷史話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