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南濱海是一段用蚵架、鹽田與魚塭串連起來的海岸線,來這裡走走吧!感受台灣西濱明媚,充滿人情與樂事的風味。
北門
一覽井仔腳鹽田之美
舊稱「賴東場」的井仔腳鹽田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其歷史可追溯到早年先民從鳳山莊大林蒲(今高雄小港)的開創,然而鹽田幾經水患,毀壞遷移,最後再1818年遷到北門而延續至今,因此也沿用了「瀨東場」的舊名。
△井仔腳鹽田雖已恢復曬鹽,卻不影響踩鹽而來的遊客興致
井仔腳生產的鹽品質精良,日據時期甚至曾與布袋洲南鹽場的鹽一同外銷日本,後來經過政府與民間單位合作,如今的鹽田除了生產鹽,更保留幾個鹽池讓遊客體驗,讓人不只是遠觀,還能親自走進這片美景。
● 周一至周日09:30至17:30為自由參訪時間,亦可於十天前申請付費導覽;台南市北門區永華里西南郊
北門
暢遊幸福園地之水晶教堂
△水晶教堂
北門在上個世紀曾經是洗滌鹽工場,走過一個甲子時光後沉寂數年,在雲嘉南風管處的打造下,化身為充滿幸福符號的婚紗美地。而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水晶教堂了。這座半開放式的教堂以白色鋼骨為主結構,鑲上大片水晶窗,矗立於淺水島上,在平靜無波的水面上映出倒影,每種角度都有不同風情。
△攝影取景牆
除了水晶教堂,北門市區的洗滌鹽工場(現在為雲嘉南風景管理處辦公室),周邊也有一系列的婚紗造景。地中海風格的鐘樓,歐式風格的彩繪牆,幸福與愛的元素隨處可見,還有充滿復古的錢來也雜貨店以及充滿歷史感的北門基督教會,也讓這座婚紗基地平添了更豐富的元素。
● 台南市北門區就埕200號(北門遊客中心)
北門
西濱地道好滋味之西瓜綿虱魚湯
雲嘉南濱海的魚塭養出了品質極佳的虱目魚,原自當地人自然而獨特的料理手法,西瓜綿虱目魚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西瓜綿是種植西瓜時所淘汰掉的小型瓜果。早期的人們惜福,捨不得丟棄,於是拿來再利用,腌制就是其中一途。這項食材和虱目魚搭配起來,不僅去腥開胃,更用微酸的口味提出了湯頭與魚肉的鮮甜。
△西瓜綿虱目魚湯和虱目魚香腸
虱目魚香腸也是北門一帶常見的料理,洪媽媽用魚肉、豬肉、豬腸以6:3:1的比例做成虱目魚香腸,讓一般人習慣的豬肉香腸里多了虱目魚鮮味,也多了彈性。虱目魚腸是來到鹽幫民宿不容錯過的風味料理。
● 西瓜綿虱目魚湯40元(小份);台南市北門區永華里井仔腳57號
北門
挑戰黑暗極限探洞冒險
你或許沒有想過,只要一間半個籃球場大的房間,也能夠徹底激發出心中對黑暗的恐懼,或是勇氣。這才是財團法人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外展)在北門設置的探洞冒險,也堪稱北門最刺激的一項活動。外展於2014年在北門設立據點,旨在服務偏遠地區兒童,推出了體驗獨木舟的行程,讓遊客在外展據點旁的大鹽池劃獨木舟,然而,最刺激也最值得體驗的,莫過於探洞冒險。
△模擬史前壁畫的人造石壁也是洞中一景
這座探洞以模擬環境的方式打造出一座人工大型洞穴,外觀看來就像是個超大型房間。然而房間內部布滿立體且彎彎繞繞的狹窄洞穴,路線長度達112米,讓人眼花繚亂。還好,裡頭也設計了三個小型洞穴供玩家休息,沿途的人造石壁上還有模擬史前壁畫的彩繪,更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 探洞及獨木舟體驗每半小時50元;台南市北門區永華里井仔腳53-1號
北門
走進雙春水漾森林秘境
台南最北邊,位於八掌溪、急水溪之間的海濱地區,擁有一片廣大的紅樹林生態沙灘地。這正是雙春濱海遊憩區近年最受人矚目的焦點,水漾森林。
△水漾森林濕地中的紅樹林
除了水漾森林,雙春濱海遊憩區還規劃了南北兩條濕地生態木棧道,因應近年來的露營風潮,園區內也有一塊露營場地。距離水漾森林或沙灘都是幾步之遙。
● 全票100元,若在商品區或餐廳消費,可享受50元折扣;台南市北門區雙春73-10號
布袋
踏水尋鹽洲南鹽場
「當時這裡還是一片滄海,沒有鹽田,嚴格說來,是鹽田在廢曬後荒廢、回復自然狀態了。」布袋嘴文化協會的專案經理劉智熒拿著測量海水鹹度的波美計,領著我們走在鹽田結晶池的田埂間。
△體驗踩鹽的遊客
不久前,我們的雙腳還踩在鹽田質地細緻的泥地里,體驗整復、修補鹽田的工程之一——踩漿。劉智熒說,用雙腳在蒸發池的泥地里往復踩踏,是為了將鹽田裡砂土與黏土混合的土壤,踩踏成黏稠如膠的土漿,接下來用工具耙平,進而曬乾,再用石輪壓平,使鹽田地盤牢固,目的是讓曝曬的海水留在池子而不會滲漏。「但可不是隨意亂踩喔,而是要有規律地踩過去,不然把土漿踩出破洞,水就留不住了。」
△正在曬鹽的工人
劉智熒指著不同的池子,解釋著各池的用處。曬鹽得先從海邊引水到較遠處的凈水池,然後依序引進入大蒸發池、小蒸發池、鹵缸,最後才是結晶池。每引流到新的池子,水的鹽度就會增加。平常也得帶領鹽田導覽的劉智熒一邊跟著老鹽工打招呼,熟門熟路地帶我們把腳泡進專門的池子裡,洗凈腳上的爛泥。她指著近處已開始有鹽粒結晶的結晶池說道:「池子底部是用碎掉的瓮瓦片鋪成的,所以叫瓦盤鹽田。」
△嘉義縣布袋嘴文化協會
「起初,他們只想把鹽田整建回來,還沒想到要賣鹽,也沒想過辦活動。」這塊闢建於1824年的洲南鹽場,在復曬後慢慢回到軌道,如今以更多元的方式親近民眾,讓民眾得以用更有深度的方式走進鹽田,體驗鹽田。最棒的是,洲南鹽場已能夠自產自銷。
● 周一至周五09:00 至17:00為自由參訪時間,環境教育體驗導覽,請事前預約;嘉義縣布袋鎮龍江里新厝仔402號
布袋
海上巴士搶灘無人沙洲
「你們看,右邊是蚵農正在修理蚵架……」船長陳冠魁對著船上遊客講解一路船行所見,一邊掌控著手上的船舵。載著遊客的船筏趁著退潮,緩緩航行在滿布蚵架的內海,準備駛向布袋港邊的無人島,完成搶灘任務。布袋港旁有大片的離岸沙洲(內汕頂洲),大多保持著乾淨原始的生態。
△長有防風林和紅樹林的沙洲
船筏穿過堤岸,緩緩靠在沙灘旁,每個遊客在踏上沙灘時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驚呼一聲。柔軟細緻的沙質,加上寬廣沙灘一路往遠方延伸,讓人心馳神往。
● 行程約1小時,成人50元,兒童40元(15人成團);嘉義縣布袋鎮中正路1號
布袋
西濱純釀風味 新來源醬園
要找到這間布袋唯一的手工醬油廠,可能得先在小巷子裡很迷惘地轉個幾圈,才能夠從一缸又一缸的大瓮中判斷這是新來源醬園。老闆蕭新旺正在灶前顧著大小得雙人合抱的大鍋子,鍋子裡頭正煮著醬汁。他說,雲嘉南的人們在烹調魚鮮時,習慣用白豆豉,而新來源的白豆蔭醬和純釀白蔭油,則是這道風味的最佳佐證。
△純釀白蔭油與白豆蔭醬是新來源的主打產品
制醬的家族事業,是從蕭新旺祖父那代開始的。他趁空領著我們走進一個小房間,一簍一簍疊起來的竹簍全用麻布袋蓋著,裡頭全是正在制曲(接菌)的黃豆。清洗黃豆、蒸煮、散熱降溫、制曲、翻曲、洗曲,直到入瓮時,還得加鹽與鹽水攪拌才能開始保存。他也樂於領著每個走進新來源的客人,講解手工制醬過程。
△正在洗豆的蕭新旺
● 純釀白蔭油100元,白豆蔭醬60元;嘉義縣布袋鎮新厝里103號
布袋
神轎水上大會師 沖水路迎客王
新塭嘉應廟主祀九龍三公,是早期晉江縣先民渡海來台時,奉請在船上護佑安全的神明,爾後先民在新塭落腳生根,遠渡而來的神明也在這裡傳下了香火。這座在西濱護佑著人民的廟宇有個很特別的儀式——沖水路迎客王,儀式最精彩的部分,是眾多神轎衝到水圳里大會師,罕見的畫面也讓許多人大開眼界。
△抬著神轎衝進水裡的迎客王隊伍
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沖水路迎客王,固定在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七日舉行。當地居民相信,儀式這天,新塭外海會有一艘看不見的王船,上頭聚集了7尊游山代天巡狩王爺,以及13尊游海代天巡狩王爺,準備到新塭作客,與廟裡主祀的九龍三公敘舊,也為新塭居民帶來福蔭。
● 活動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七日;嘉義縣布袋鎮復興里新塭81號
布袋
立體的驚喜好美里3D彩繪村
如果,你在一年前走進嘉義布袋的好美里,可能很難在這個與其他偏僻小漁村無差別的地方找到理由駐足。但是3D彩繪村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好美里的命運。負責執行3D彩繪計劃的曾進誠原本是廟宇彩繪師,舉凡寺廟裡的牆面、梁棟等地方,都曾是他的畫布。
△曾進誠站在自己的3D彩繪作品上
幾年前,曾進誠前往泰國為暹羅宮彩繪,因緣際會,他與當地的藝術團體一起作畫,學習不同的繪畫技巧。他用3D彩繪技巧把海洋帶進漁村,於是,栩栩如生的大鯨魚、海豚破牆而出,開始悠遊在村落人家的牆壁上。在村子裡,隨著地上的指示箭頭繞一圈,「立體」的驚喜就出現在各方角落。
● 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106號(好美小學)
布袋
漁港新地標高跟鞋教堂
近期造訪布袋港的人,應該不難發現一個在漁港旁閃耀著藍色光芒的建築,那是繼北門水晶教堂後,開放不久的第二個地景裝飾藝術——高跟鞋教堂。藍色主體與粼粼的波光相映成趣,而這座裝置藝術的出現,是源自於雲嘉南風景管理處的概念設計。
△漁港新地標是一座酷似高跟鞋的教堂
20世紀50年代末期,台灣西部沿海的居民飽受鳥腳病之苦,許多女孩子因病截肢而打造這樣的一座教堂。而這個主架構由1269根鋼架與320餘片玻璃組成的裝置藝術,堪稱是世界最大的高跟鞋,也為布袋帶來了新的「世界之最」。
● 嘉義縣布袋鎮海興街
東石
移動的國土外傘頂洲
移動的國土,外傘頂洲,近幾年來成了西濱頗熱門的話題。而這塊沙洲可能會消失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也勾起了許多台灣人一探這個台灣西部沿海最大離岸沙洲的好奇心。
△外傘頂洲已無人居住,空曠無比
台灣西部河川眾多,把大量泥沙從陸地沖至海口,造就了發達的沙洲與潟湖地形。而距離東石十多公里遠的外傘頂洲,就是最大的一座。對許多在島上長大的人而言,站在這個一望無際、蒼茫開闊的沙地上仍是最新鮮的體驗。
● 白水湖觀光漁筏,成人130元,兒童90元,含餐及保險,需事前預約;嘉義縣東石鄉章潭村白水湖36號
東石
鰲鼓濕地生態遊方舟休閒魚塭
對愛鳥人士來說,來鰲鼓濕地觀鳥就像是反射性思考的正確答案,能夠近距離在水畔觀賞候鳥,確實讓鰲鼓濕地成了新興賞鳥勝地。
△剛剛拾來的文蛤
文蛤也是雲嘉南濱海沙灘特有的一項產業,遊客可以在魚塭摸文蛤。每個人都得脫下鞋襪,踩進柔軟冰涼的泥灘地里,手腳並用地在泥灘地里摸啊摸的,享受摸文蛤所帶來的驚喜。
● 每人60元,含體驗及餐點;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四段38號
東石
細緻海味糕點林家烏魚子
林篤毅拿沾著清水的濕布,輕輕擦拭烏魚子表皮,一塊接著一塊。動作輕柔謹慎得如鑑定師般,手上的烏魚子仿佛是名家手上的畫作。
△林篤毅在他的烏魚子工廠里
他拿起一塊烏魚子浸泡在高粱酒里,接著以明火烘烤,沒多久,金黃透亮的烏魚子表皮開始呈現焦黃色,散發清淡咸香。他招待我們和客人,沒有傳統烏魚子的重咸,清爽淡雅的鹹味伴著紮實綿密的口感,仿佛就是在吃著一塊風味細緻的糕點。
△烘烤過的烏魚子
● 價格請電洽:05 345 1189;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1鄰6-1
口湖
魚塭捉蝦樂好蝦冏男社
阿正(李富正)往水裡撒了一把飼料,沒多久,水面出現一陣輕微動靜。他等候了一會兒,拿起八卦網順勢往外一拋,收攏的網子在空中瞬間打開、甩進魚塭里。他接著慢慢拉回網子,隨著網子擺動的力道越大,收穫也逐漸浮現:兩尾肥美碩大的虱目魚、幾尾不知名的魚,還有今天的主角——南美對白蝦。
△向水裡撒網的阿正
阿正挑出漁網裡的蝦子,準備走回充滿童趣的餐廳與料理台示範料理,他今天選擇了最簡單的手法,因為這樣才吃得出蝦的好品質。吃蝦的美味,聽他說年輕人對故鄉的願景,聊蝦的養殖經,好蝦冏男社,其實一點都不窘。
● 生態體驗每人50元,含吃與導覽,住宿240元起;0922732 776;雲林縣口湖鄉梧南村東興路1號
口湖
成龍濕地賞鳥
成龍村原本是一大片農田和滿布養殖漁塭的村落,然而地層下陷造成水患頻發,加上颱風引發海水倒灌後,近百公頃農地就此淹沒,荒廢了近20年。
△成龍濕地廣闊的水域
危機也是轉機,這片被淹沒的土地在海水倒灌後形成帶有鹽分的濕地,而愛鳥人士長期記錄後,發現了非常豐富的濕地生態,甚至就連黑面琵鷺、彩鷸、水鶇等少見鳥類都有棲息記錄。
●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