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戰?別逗了

@ 2017-06-25

島叔研究國際關係久了,反倒覺得這國家間關係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吵吵鬧鬧,轉眼又破涕為笑。有時又和和氣氣,暗地裡誰也不服誰。這幾天,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開幕了。這是中美間最高規格的對話機制,探求中美間新型大國關係的塑造,為的就是共同跨越千年前古希臘的一個老頭兒挖的一個坑,喚作「修昔底德陷阱」。 但想到不久前剛在新加坡結束的香格里拉對話會,美國防長的發言咄咄逼人,直指中國破壞南海和平,5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蒙古時,又指責中國欲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給南海問題帶來新的動盪,加之不久前美國又想制裁中國華為……如此種種,也是這次北京對話會的背景。 所以,歷史註定了兩國關係不會是一帆風順,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而這兩年,中美兩國間最棘手的問題非南海莫屬。 依島叔觀察,南海局勢已經形成了「上半年吵架較勁、下半年開會講和」的怪圈,原因有很多,包括天氣、國際氛圍等等,島叔兩年前對此曾有詳細論述。通常到6月的時候,各方關於南海問題的聚焦會達到一個高潮,今年概莫例外,且可能會高潮迭出。

輿論戰

毫不誇張地講,南海博弈現在已經是全譜系的綜合較量與對抗,特別是近兩年美國走向前台,公開向中國叫板之後,美國與中國在南海上演著各式「橋段」:偵察與反偵察、騷擾與反騷擾、威懾與反威懾等愈加頻繁,外交戰、法理戰、輿論戰更是不可開交。 此間當然不乏「唯恐天下不亂者」,國外輿論,包括國內的一些軍事小號都咋咋呼呼地號稱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戰」。 但中美這麼大體量,誰都不是傻子。美國尚沒有意願在南海與中國開戰,這是事實。 當今世界畢竟與19世紀有很大不同啦,哪是一言不合就擼膀子掄拳頭的?中美有著高度的經濟社會相互依賴,況且中國還是核大國。美國展開軍事、外交、國際法、輿論等方面的所有行動,都試圖增加中國在南海行動的成本,以迫使中國妥協讓步,意在通過間接方式達成目的,因為直接方式必然圖窮匕見,要承擔與中國武裝衝突的後果與代價。 在這類「成本強加」戰略中,美國近期在南海的軍事動作很多,但軍事的作用主要在於威懾,並配合外交戰和輿論戰。考慮到中國的國力,以及中美兩國關係的複雜性,外交戰和輿論戰才是鬥爭的主要戰場。 而輿論戰又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讓媒體參與進來,放大以往比較低調保密的「航行自由行動」;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國務卿、太總部司令等高官頻繁就南海事務表態,親自披掛上陣打輿論戰。 自冷戰結束以來,在對外事務方面,美國官方如此上心、大搞輿論戰的情況實屬罕見。顯然,在南海與中國的輿論鬥爭已被美國提升到一個相當戰略的高度。 造詞與找事兒 與幾個前任相比,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的修辭水平和語言能力顯得格外出色,不得不說,他是個造詞的高手。 在2015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針對中國的南沙島礁建設,他在講話中稱中國的動作「Too quick, too much」(太快太多了)。想來可笑,中國基建技術世界一流,想不快也不行啊。

美國防長卡特

在剛閉幕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卡特發表題為「構建亞太地區有共同原則的安全網絡」的講話。指責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自我孤立」,希望中國加入「有共同原則的安全網絡」。他聲稱,「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孤立了自己,而這個時候整個亞太地區正在團結起來。如果繼續下去的話,中國會建立起自我孤立的長城。」 於是,「自我孤立」又成了個新詞兒,搞得中國眾叛親離似的。 實際上,在幾天前的美國海軍軍官學校的演講中,卡特就發表過類似的講話,進行過預演。對此,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是,「反映了典型的美式思維、美式霸權……美方有一些人,身體雖已進入21世紀,但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時期,他們杜撰故事,炮製新聞,在世界各地尋找和製造對手和敵人。」 對此,島叔想說的是,卡特說出了美國政府的心聲,那就是要在南海孤立中國。 造詞兒之外,美國還努力找事兒。 據英國BBC報道,克里近日在訪問蒙古期間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將視此為挑釁及令南海不穩的行動,也令人質疑中國會否履行承諾,以外交手段解決爭議」,還稱「任何國家都不應以單方面行動,將資源豐富的南海『軍事化』」。 關於「南海防空識別區」,已不是美國首次提及,美國都炒作了快一年了。但中國政府和軍方從來沒有公開說過要馬上設置「南海防空識別區」,雖然有個別專家學者呼籲過該倡議,但這並不能代表官方的意思。 事實上,設立防空識別區是中國的權利,與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沒有關係。外交部曾表示,「將來是否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取決於空中安全是否受到威脅、威脅程度及其他各方面因素」。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中國設不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是自家的事兒,不過我們也得看某些國家是不是配合了。 誰的規則? 在南海問題上,美國頻繁聲稱,「在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美國不關心島礁歸屬和海域劃界問題」,美國擔心的是現狀、規則和秩序被改變。但美國眼中的規則或秩序是什麼呢?美國有三種說辭: 首先,美國認為中國在南海有「過度」的海洋主張。 問題是,過度與否,是否要由美國來決定?如果美國是基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那麼美國就更沒有資格,因為美國尚不是《公約》的正式成員。美國自1979年執行的航行自由行動,是徹頭徹尾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美國依據自己的這套規則,非常任性地在世界上挑戰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各沿海國的主張。這套規則在世界上根本沒有合法性,很難說是國際規則,只能說是美國自己的規則。 其次,美國一直渲染中國妨礙了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 問題是,美國又找不出中國破壞航行自由的例子。反而,美國不斷加大針對中國的抵近偵察,頻繁在南海「秀肌肉」,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危及到中國的安全。《聯合國憲章》說,「不以武力相威脅及和平解決爭議」,要知道美國也是簽了字的。朝天的大道你不走,偏要在中國家門口溜達,這種所謂航行自由明顯在危害其他國家的自由。 諾,就像下圖一樣——

這個gif,像極了美國做派

最後,美國指責中國在「破壞南海地區的現狀」。 中國在南海包括陸域吹填等行動都嚴格遵守一般國際法,也沒有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如果非要找出改變的地方,那就是因為中國力量增強後導致的地區力量平衡變化,但這是自然規律,中國無法改變或左右。但美國對於南海地區現狀的破壞要更為劇烈,也更具有進攻性。要知道,美國已經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大幅增加了前置軍事力量,並加大在南海海域的偵察、巡航和演習等力度。要說南海「軍事化」,菲律賓、越南等是始作俑者,而美國則是力度最大的。 照修昔底德看來,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戰爭是歷史的宿命,但現代戰爭不比冷兵器時代,如果真打起來,那就是文明滅絕的後果。人類進化了幾千年了,馴服了阿貓阿狗,始終沒能馴服內心被利益驅使的慾望。 中美兩國能不能跳過「修昔底德陷阱」?恩,世界和平就看這一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