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最新研究報告令美國氣憤跳腳!原來美國終於發現:不管南海怎麼鬧騰,中國都喜歡!中國都是大贏家!

@ 2016-06-07

智庫最新研究報告令美國氣憤跳腳!原來美國終於發現:不管南海怎麼鬧騰,中國都喜歡!中國都是大贏家!

6月1日,日本外交學者刊登了一篇美國夏威夷大學學者的文章,題為《中國在南海勝券在握?》。

文章針對美國重返亞太再戰略以及中國在南海的強勢表態,分析了中美兩國在南海博弈的深層動因,以下是翻譯的文章內容(有刪節)。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在東亞之行中宣布解除越南武器禁運,這被認為是針對中國尤其是南海的最新行動。中國一直想要成為這一地區的領導者,並且把對於南海的控制當作是必要的安全手段。對於南海各種島礁控制權的爭議這在這數十年里一直存在,發生變化的是各國島礁建設的體量和速度。 各國在島礁建設上加速擴張的這種新局面之所以產生,最可能的導火索就是歐巴馬當局在2011年宣布重返亞太的策略。 地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一直想要取得南海的實際控制,加強了島礁建設並且在2012年設了三沙市,強調這些島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島礁建設後能夠停靠軍艦和飛機,這在經濟和行政上鞏固了中國對於這一地區的主權申明。

▲三沙市永興島 對於美國來說,太平洋尤其是南海地區具有至關重要的軍事和經濟利益。中國在南海擁有同樣的利益,60%的貿易經由該海域。中國在這一區域的主導地位引起了一些擔憂,一些惹惱中國政府的政策可能會引起對於貿易干預,像越南這樣的新興市場很容易受到影響。較小的國家會感覺到想要在政治和經濟上產生干預會越來越難。 隨著中國更加緊密地融入世界政治經濟,經濟體的存在可能會減少衝突的發生。但某一天中國可能會想要更多的控制,到那時美國曾經的夥伴都歸入中國的影響力之下,中國在這一地區獲得領導地位將會面臨更小的風險。中國為應對TPP,提出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以及總部在北京的亞投行。對於這兩者,美國的態度都是反對的,但亞太經合組織(APEC)卻似乎表現出了支持。甚至美國的盟友,如澳大利亞和韓國,都已經與他們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對此,美國採取了在過去被認為很成功的應對措施——高調展示軍事力量。美國海軍著重部署在太平洋,包括航母編隊和10艘瀕海戰鬥艦。美太平洋司令也宣稱將對美國夥伴國提供軍事和情報上的協助。 美國想要維持在太平洋地區主導地位的企圖,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想要在亞洲部署更多軍事設備,比如在韓國和日本部署軍事設施作為對朝鮮的威懾。提前部署可以使得美國更快地行動、減少反應時間,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與夥伴國間的關係。 強大的國家用更強勢的眼光看待周圍地理。現在中國看待西太平洋地區的眼光,就像19世紀美國看待加勒比海那樣。中國視美國為衰落中的國家,不能號召大多數國家組成一個反華聯盟。中國在戰略上盤算,美國無力打一場持久戰。過去80年里的多數時候,美國所擁有的權力不在於動用昂貴的軍隊,而是軍隊的威懾效果。 美國擁有的航母數量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還要多。但一個疑問是,美國是否願意承受將昂貴的航母艦隊以及成千上萬的海軍士兵暴露在東風飛彈的打擊範圍內的風險。 中國把南海島礁作為一種手段,使21世紀成為中國世紀,就像20世紀是美國世紀一樣。美國作為主導國家,沒有動機給挑戰者一個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舞台。另一方面,成功挑戰美國對中國有利無弊。 這就引出一個有趣的假設:島礁本身不是中國擴張的真正目標。確切地說,中國大戰略的目標可能是在世界矚目下成功挑戰美國。如果中國沒錯的話,任何與美國的實際衝突最終都不會導致全面戰爭。來自國際社會的強烈壓力將很快促成談判解決。這對中國就是勝利。中國在去年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稱,中國海軍為「近海防禦」和「維護海洋權益」做準備。中國的意圖是,儘可能久地阻止美國介入有爭議海域,直至談判開始。

在軍艦和士兵可能遭受的損失面前,美國政府想要說服美國公眾相信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威脅,會相當困難,尤其是伊拉克戰爭的教訓還在眼前。歷史和中國已把美國逼入窘境,其所面對的四種選項無一不對中國有利:美國可以繼續低度對抗,但對阻止中國擴張毫無用處;美國可以開戰,但很快會付出沉重代價,不得不談判解決;美國還可以撤離,夥伴國與中國達成妥協;或者可以告別「重返亞太」,採取現實的對華政策。最壞的是第五個結果,即受到鼓舞的夥伴國反擊中國人,引發交火併使美國捲入。所有五個結果都會使中國顯得強大,朝21世紀變成中國世紀更進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