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本來是對膝關節壓力最小的運動之一,僅次於游泳。
對膝關節的壓力少於步行,更別說跑步和登山了。
但這麼多年騎車下來,
還是看到不少車友因為膝關節的損傷淡出騎車運動。
這是由於不當的騎行方式造成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膝關節半月板為纖維軟骨組織,從平面上看為半月形。
半月板有增強膝關節穩定性的作用。
半月板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決定了他是膝關節內最易損傷的組織之一。
以下是幾種容易造成受傷的情況,
1、
騎行時用力的方向與腳和腳踏不一致。
好多人騎車時往往是雙膝向內或向外,
這樣腳的方向與力的方向不一致,
長期容易造成勞損。而且大腿與小腿的夾角越小越易出問題,
這種狀態下突然提速也比較容易造成創傷。
大家在騎車時要有意識的糾正這種現象。
2、
突然發力提速時大腿肌肉力沒有跟上。
在肌肉高度疲勞的時候(無抽筋的狀態下)發力,
若大腿的肌肉力量無法提上來,
整個人的身體重量加上原有的壓力會全數壓到膝蓋上,
短期內會造成膝蓋損傷,
長此以往會造成膝關節內軟組織發炎,產生積水。
3、
長期低頻率騎行。不少騎友有低頻率騎行的習慣。
要養成正常巡航騎行頻率75次的習慣,低速可以略慢,
高速或者沖坡的時候踏頻可以達到100以上。
要養成用踏頻來控制關節受力的意識。
4、
過量的爬坡和衝刺練習。
這種練習對專業運動員是不可避免的,
但對普通車友注意控制量,注意保持高的踏頻就不容易受傷。
5、
坐墊過高或過低。一般人為求安全感,
習慣將坐墊調整在雙腳可以同時著地時的高度,這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高度是約踩踏到底時,大腿保持80%伸直的狀態。
6、
過度的負重、深蹲練習。
力量練習的時候要循序漸進,
突然增加訓練重量會使膝蓋受傷。
比如說很多人只在周末騎自行車,
而且騎的距離又很長,也容易使受傷的機會增加。
7、
舊傷堆積。很多人在膝蓋受傷之後,
沒有及時到醫院採取治療措施,
而是選擇回家自己塗點紅藥水或休息一段時間後再說。
「舊傷沒有復原,如果此時脆弱的膝關節再受外力衝擊,
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8、
不正確的熱身運動。長期做一些不恰當的熱身運動,
例如屈膝迴轉,會磨損半月板。
9、
小心死飛車對膝蓋的壓力。一些青少年喜歡死飛的時尚味道,
但死飛車在剎車時對膝蓋壓力巨大,
長期過量的練習會導致關節損傷。見到一些長期玩死飛的騎手,
他們自己都知道玩不了幾年了,因為膝關節的損傷。
此外,運動前一定要熱身、伸展肌肉。
尤其在天冷的時候,肌肉會比較僵硬,
一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熱身。
肌肉的彈性在溫度高的時候相對來說比較好,
所以在騎車時一定要注意保暖,否則容易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