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29日14時50分,彭德懷對侄女梅魁等親人說:「我死以後,把我的骨灰送到家鄉,不要和人家說,不要打擾人家。你們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隨後,彭德懷離開人世。彭元帥性格剛烈,疾惡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獨行,比較難駕馭,這從幾十年和毛主席磕磕拌拌的合作歷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絕對需要這樣的勇夫和猛將,就象劉備少不了張飛,李世民必須依仗尉遲敬德一樣。所以在戰爭年代毛主席會如此不吝溢美之詞,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比如,韓戰沒人願掛帥,只能惟我彭大將軍。至於59年廬山會議後毛說老彭的合作與不合作是三七開,那是後話了。
彭德懷同志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認真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執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戰略方針和戰術原則,豐富和發展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他畢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對加強新形勢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彭德懷同志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始終保持坦蕩的革命胸懷,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在許多重要歷史關頭,他總是挺身而出,堅持真理,堅定地維護黨的利益;他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卻從不居功自傲,從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嚴於律己,克勤克儉,他極其關心人民群眾之疾苦,始終保持勞動人民之本色。
1978年12月24日,鄧小平同志在彭德懷同志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稱「彭德懷同志是國內和國際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懷念和愛戴。」「彭德懷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群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