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日本在二次大戰失敗後不思反省,竟在美國幕後策動下準備趁韓戰再次侵略中國,但16盟國被毛澤東打趴!狂妄的計劃只得胎死腹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獨占了日本,而(前)蘇聯只出兵占據了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齒舞和色丹四個島嶼。
(前)蘇聯的領導人,對於獲得利益不多的局面,顯然很不滿意,他們曾在美國占領日本本土前,就提出了未來駐日的盟軍,應該有兩個統帥,即美國的麥克阿瑟上將,還有前蘇聯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
可是(前)蘇聯領導人的提議,卻被美方簡單而粗暴地拒絕了,道理很簡單,在對日作戰中,美國付出的代價,絕非(前)蘇聯可以相比,(前)蘇聯想要摘桃子,這個絕對不行。
杜魯門在回憶錄裡面這樣說:我決定,對日本的占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者劃分占領區,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讓他們想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行動。
1945年8月28日,首批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橫須賀登陸,緊接著,15萬美軍對日本全境的占領計劃開始,到9月6日的時候,美軍共46萬人,相繼控制了日本,各大都市和戰略要點。
日本的軍隊被解散,日軍發動侵略的軍事機構也被徹底註銷,以美方為主體的「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除了設有參謀部外,還下設民政、民間情報、經濟科學等9個局,全面控制了日本的軍事還有內政。
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來到美國,他在富爾頓發表的反蘇、反共鐵幕演說。很快,史達林發表談話,嚴厲譴責邱吉爾,並指出,這是杜魯門借他人之口發表的「冷戰」宣言。
隨 著美蘇兩國的冷戰開始,美國對日本的政策隨後就來了一個180°的大反轉,原日軍陸軍參謀次長河邊虎四郎,原參謀本部部長有末精三、原陸軍中將辰巳榮一, 還有原來的陸軍大臣村定大將重新被啟用,這些善於搞情報的「精英」在美方提供資金、設備的支持下,由河邊虎四郎牽頭,制定了一個「竹松作戰」方案,這個方 案針對的是蘇朝兩國,以北海道和九州島為基地,以派遣間諜,無線電監聽等間諜手段,為美軍收集情報,為將來能打贏冷戰,做先期的準備工作。
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面對我驍勇善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節節取勝的態勢,麥克阿瑟想出了一個「歪」點子,那就是武裝200萬日軍,對中國本土發動進攻,藉以緩解朝鮮戰場上,美韓等國聯軍所受的壓力。
面對美國出武器裝備,日本出人手兵源的「大好合作」前景,當時的日方政府決定「撈一把」,他們在原則上同意美方的設想後,又開出了以下四個「暗度陳倉」的條件。
1:簽署對日合約。2:日本可以加入聯合國。3:准許日本有傾銷商品的市場,以維持200萬日軍的日常費用。4:應將台灣地區交給日方管理。
很顯然,日本提出的四個條件,就是在謀求戰前的軍事與經濟地位。這份「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方案秘密出爐後,當即遭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以及國會很多議員的反對。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和美軍作戰是一回事,但美方武裝日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又是另外一回事,後者一定會受到世界輿論的譴責,以及聯合國大多數國家的反對。
更重要的是,即使美國可以開動武器製造廠的自動化流水線,將所需的武器迅速造好,但招募、訓練和組成200萬的能打仗的日軍,卻絕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事兒,很可能一年半載的訓練結束,韓戰就打完了。故此,第一次有違公理,不切實際的武裝日軍的計劃胎死腹中。
(河邊虎四郎)
河 邊虎四郎等人不甘心失敗,他們為了獲得軍隊,便起草了一份偷梁換柱的計劃,即——建立警察軍。這份建議不僅遭到了杜魯門的反對,連當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也 不贊成,吉田茂是這樣認為的: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發展經濟,嚴格限制軍費開支……但在麥克阿瑟的支持下,1950年8月,日方還成立了自衛隊的前身——警 察預備隊。
1954年,日本設立了保安廳和防衛廳,其中防衛廳設制了陸海空三軍自衛隊,日軍雖然恢復了陸海空三軍的體制,但進攻中國的計劃,卻因為韓戰失利,以及我人民解放軍實力的不斷強大,而永遠被雪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