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界報道:
6月1日,當所有人都歡慶六一時,又有一位企業大佬在波濤洶湧的商海里沉了船!他就是持有阿里32%的股票的阿里最大股東 ——軟銀。就在這天,該公司計劃出售約79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股票,隨後又追加套現價值10億美元的部分,以此償還近77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從2000 年投資阿里狂賺近千倍,到如今負債纍纍斷臂求生,軟銀以及它的創始人兼CEO孫正義做夢都沒想到,天堂與地獄原來只有一線之隔。
1
它曾是阿里最大的股東如今卻要斷臂求生
6月1日,日本軟銀集團忍痛割愛,表示計劃出售約79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股份。軟銀表示,這是為了償還公司接近770億美元的債務。這將是軟銀自16年前投資阿里巴巴以來,首次拋售這家中國電商巨頭的股票。
緊 接著,6月2日,阿里巴巴也表示同意從軟銀手中回購其持有的20億美元阿里巴巴股票。而實際控制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則會額外購買價值4億美元自家股票。對於 此舉,馬雲回應道:「當軟銀在尋求改善它的財報時,阿里巴巴相信,通過購回我們自己的股票,再投資於我們自己的業務,是對我們的資金最好的利用方式,也將 為我們的股東帶來實際的利益。」
隨後,軟銀集團又宣布,追加套現價值10億美元的部分,與之前已經公布的套現額累加後總價值為89億美元。軟銀方面介紹原因稱「買方需求比當初預想得更多」。
出 售了這些股票,軟銀在阿里的持有股份從32%降至28%,但它仍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之一。軟銀董事長兼CEO孫正義仍將繼續擔任阿里巴巴董事,阿里巴巴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馬雲也將繼續擔任軟銀董事。如此看來,阿里和軟銀似乎依然是綁在一起的好基友,但怎麼看怎麼覺得他倆實際上已經貌合神離。
孫 正義早在2000年就投資了馬雲的阿里巴巴,這個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決定讓他狂賺近千倍。在那一年,他的股票曾狂漲了一天,資產甚至超過了比爾·蓋茨,但僅 此一天!而如今,這樣的輝煌再也不復存在!孫正義,這個有著中國名字、朝鮮血統的日本人在商場歷經了16年榮辱沉浮之後,年過60的他最終只留下一抹落寞 的背影。
2
孫正義究竟何許人也?
許多人對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並不了解,乍一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個中國人,其實他是個韓裔日本人。這個身高只有1.50米的小個子曾被稱作「日本的比爾·蓋茨」。
不過,從血統上看,孫正義並不僅僅擁有日韓血統。追根溯源,他的祖籍其實是福建莆田,孫家祖先從中國遷往韓國,至孫正義祖父一代,孫家才由韓國的大邱遷至日本九州。由此可見,孫正義是名符其實的「混血」。
成 功的企業家往往都有著狼的敏銳和貪婪,孫正義也不例外。16歲的時候,他隻身去美國讀高中。從日本到美國求學,孫正義創造了3周完成高中教育、不到兩年念 完聖名學院課程的記錄。1977年,孫正義順利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讀,主修經濟,在學期間利用名震一時的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資源,搞出一樣語言翻 譯器原型機的專利給夏普公司,很快就賺得他的第一個一百萬美元。當時,他才21歲。
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他再度橫渡太平洋回到日本。用他在美國賺的一桶金和親戚出資的1億日元,成立日本Unison World,這就是軟銀的前身。
3
孫正義一手打造軟銀帝國
1981 年,孫正義在福岡市南部的大野成立軟銀公司,從事的是個人電腦用的軟體的流通買賣,當時的資本只有1000萬日元。那時公司的屋頂只是一層鍍鋅鐵皮,屋裡 一個裝蘋果的箱子被當做演講台,孫正義就是站在這個「講台」上,飽含激情地對他僅有的兩個員工說道:「公司營業額5年要達到100億日元,10年要達到 500億日元。」這個瘋狂的構想,當即嚇跑了僅有的兩名員工。
作為東方人,孫正義雖然喜歡「吹牛」,但他絕不是一個光說大話而不做實事的人。
1994年,軟銀上市之後,孫正義發起了一場瘋狂的收購活動,以8.03億美元買下了美國Comdex公司的展銷部;以31億美元收購了Ziff—Davis;以12億美元收購Kingston Technology。
1995年,孫正義成立軟銀科技投資公司,一年之內,軟銀公司對55家公司投入了2.3億美元風險投資,其中的一家叫做雅虎。孫正義向雅虎投入了1億美金。此後雅虎上市後,孫正義僅僅拋售了5%的股份,就獲利了4.5億美元。
到了2000年,孫正義在全球投資了超過450家網際網路公司,除雅虎外,還包括E—TRADE、E-LOAN、InsWeb、BUY.com等。
全球範圍內投資網際網路,使孫正義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至2000年,軟銀擁有遍及美國、歐洲、日本的企業,其中美國企業300多家,日本企業300多家。網際網路泡沫期,孫正義身家最高達700億美元,接近比爾·蓋茨的世界首富地位。
此後,孫正義又大量投資比日本更落後的中國、印度市場的網際網路公司,軟銀「金手指」點中的中國企業包括UT斯達康、新浪、網易、攜程、分眾傳媒、阿里巴巴、噹噹、淘寶網、博客中國、千橡集團等。
孫正義用不到20年的時間,創立了一個無人相媲美的網絡產業帝國。美國《商業周刊》雜誌把孫正義先生稱為電子時代大帝,推崇至上。
4
孫正義與馬雲那些事兒
如果說,軟銀的每一次投資都像一場場賭博遊戲,在一次次的賭局中孫正義接連勝出,而投資馬雲的阿里巴巴則是他這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次投資。
1999 年,阿里巴巴還在創業初期,那時的馬雲和現在一樣瘦,但孫正義就是看見了馬雲眼裡的光芒。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只談了6分鐘,孫正義就決定投資阿里巴巴 3500萬美元(其實那時馬雲只需要500萬美元)。馬雲後來回憶說:「我沒想到錢來得那麼輕鬆,他沒想到我不是來向他要錢的。」
在之後的兩年裡,孫正義先是投了一億美元給馬雲做免費的淘寶、阿里巴巴,又分別追加了3.5億和10億美元兩次投資。
15年後,阿里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後,成功超越了facebook和Amazon.com,史上最大的IPO規模誕生了,其總值約為250億美元。實際上孫正義當年投資的20億日元賺來的回報是近乎8兆元的規模,手中握住的資產翻了快4000倍。
顯然,在這次網際網路信徒與信徒之間的合作中,孫正義和馬雲都是贏家。
5
軟銀潰敗始末
在 孫正義30多年的投資生涯里,他從未停止過瘋狂的冒險。2012年,軟銀宣布斥資20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一時間震驚世界,這是日 本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案。這次收購,對軟銀來說是一次極其冒險的挑戰,市場營銷正常的情況下估計也需要20年才能回本。如果公司運營不善,極 有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
顯然,這一次,孫正義沒有獲得幸運之神的青睞。自2013年以來,軟銀一直債台高築。在收購Sprint後,為了同其他兩大美國運營商競爭,軟銀被迫投入了更多資金。但Sprint虧損不斷增加,客戶不斷流失,2014-15財年,Sprint出現 15億美元虧損。
據彭博統計的數據,軟銀已身負近1000億美元的債務,因過於龐大,美國評級機構穆迪已把軟銀的長期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
2016 年第一季度,軟銀凈利潤繼續下降30%。在這種情況下,軟銀不得不急於脫手Supercell,以籌集現金。雖然Supercell去年實現營業收入 23.3億美元,凈利潤9.64億美元,預計2016年公司收入和利潤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可現在,軟銀不得不狠心賣掉它,以勉強填補Sprint挖下的 巨坑。
時至今日,連手中最重要的一張王牌——阿里巴巴股份,也不得不拿出來賣了。
孫正義曾在19歲時制定了「人生50年規劃」:「20歲開始創業;30歲賺到1000億日元;40歲干出一番大事業;50歲成就大業;60歲交棒給下一任管理者。」孫正義猜中了開頭,也順利實現了所有經過,只是不知道他有沒有猜到這結局。
商界變幻莫測,今天你身家千億,明天便分文不值。網際網路時代更是如此,一個企業家想要在這場盛大的賭局中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實力、膽識和謀略,有時候還需要那麼一點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