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孩子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全天下的父母都要看過來!

@ 2016-06-04

媽咪讀呀 全是乾貨

1

在我有記憶起,我們家搬過好幾次。有一件東西,每次我看見了,都會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每次看到都想哭,哭了又笑,跟神經病一樣。

那是一本帶記錄功能的相冊,封面的名字很土豪,叫「金色童年」。

相冊有厚厚的一本,但只記錄了十多頁,不多不少,剛好14頁。

每一頁都是我的周歲黑白紀念照,每張照片下面都會寫下我成長的變化。

1歲:8個月時會喊買煤~10個月會說媽,1歲多會說單字,車、貓。

(我覺得自己好牛逼,這麼早就會說話。)

2歲:會給媽老漢拿鞋,會自己吃飯。

3歲:帶去鄭州少林寺,進了寺廟就拜。

(省略800字)

8歲:小學二年級,考了雙百分。老師獎勵了很多小本子……

相冊就記錄到14歲,再翻就只有零星的幾張照片,沒有其他了。

我問爸爸為什麼不記錄了,爸爸說,14歲後你都是少年,不是兒童了。操心的事情哪裡記得完,簡直罄竹難書,還是省點墨水嘛。

我就尷尬地笑一下,心想終於明白我不是爸爸沖話費送的。但忽然心中一酸,瞬間瓊瑤附體,好想哭著抱爸爸的大腿,唱:世上只有爸爸好。

2

你有這種感覺嗎,最刻骨銘心的禮物,不是一串名貴的項鍊、也不是一雙限量版的球鞋,更不是金錢能量化的東西,而是「走心」的選擇。

我的同事lily在兒童節過後的今天抱怨,費盡心思準備一套著名品牌的童裝,5歲的女兒拆開以後,只回報了一個嘲諷臉:「又是這個啊。」

Lily當時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為為了選這套衣服,她也做了不少功課,在某寶上挑選太久,連頸椎病都犯了。

玩具、書籍、衣服,lily反問我:「好多家長都送這樣,也翻不出來什麼花樣了。現在孩子怎麼那麼難伺候。」

呵呵噠。

別怪孩子難伺候,是做家長的沒走心。

我的大學同學丹,她珍藏著一份壓箱底的寶貝——從她出生起,爸爸媽媽為她記錄的成長冊,裡面記錄了她出生後到10歲,每年的體檢數據,有她的照片、每年一張的全家福。

那時我們都背井離鄉到北京來念大學,每次她想父母了,就會拿出來翻一翻。那也是某一年父母給她的兒童節禮物。

我認識一個女強人,做金融的,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飛機上,還有一半時間在去飛機場的路上。

但是有一年兒童節,她把自己在世界各地出差的照片,做成一本相冊,在兒童節時送給孩子。8歲的孩子一邊感動一邊來了句:「媽別吃那麼多了,你看你衣服上的圖案都胖變形了。」

女強人憂桑得看向45度角的天空,然後孩子說,好了媽,不幽默一下我怕我會哭。謝謝,我會好好收藏著。

我的導師曾經分享過他受到的一份兒童節禮物。在他9歲的時候,他爸爸搬出一個紙箱子,神神秘秘地跟他招手。

等他走進一看,原來是一整箱子老版的連環畫,《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一箱子經典。

再看那些連環畫,有的因為歷經歲月滄桑,都泛黃了,還有的被蟲蛀壞了。

可是導師喜歡得不得了,因為他覺得「感受到父親的童年」。父親把珍藏的經典給了他,他在一個暑假裡如饑似渴地閱讀,儘管有些看得並不明白,但至少接受了最通曉的文學啟蒙教育。

多年以後,他成為了大學教授。

3

龍應台有一篇文章叫《做父母的有效期,不該偷懶那十年》。她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10年里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這10年,恰恰也是孩子漸漸長大、懂事的10年。

我認識一個同行,興致勃勃地跟我談他未來的規劃。他打算在帝都掙夠錢,然後回老家娶妻生子。生完孩子繼續回到帝都掙錢,掙了錢再供小孩讀好學校、接受良好教育。

男閨蜜畢業於國內著名的top2高校之一。我很想問他,你念那麼多書就為了不說人話嗎?

來來來,我跟你說道說道。

我採訪過不少成功人士,牛逼藝術家、政府要員,問有時間陪孩子嗎,其中一些人說:努力打拚,賺足錢,給孩子打基礎,還要什麼?但事實上,無數調查表明,孩子們卻希望:我希望你們沒那麼多錢,只要你們陪我。

我家一個親戚家的小孩,3歲跟父母在市裡逛走丟了。就在全家都絕望了,以為再也見不到他的時候,竟然自己走回來了。

上學以後,做作業的時間是別家孩子的十分之一,似乎每天都在玩但是永遠考第一名。沒錯,就是那種吊炸天又特拉仇恨的學霸。

這樣一個聰明小孩,父母為了掙錢到外地打工,把孩子丟給老人,老人也管不住。初中畢業居然連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因為父母管教的缺失,他陷入網遊不可自拔。

所以我說,陪伴,才是最好的禮物。

聽完我說的話,同行就啞然沉默了。

你們怎麼想?

反正我想好了,不寫了,我要陪孩子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