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萬久(悅讀特邀作者)
本文為悅讀首發,轉載請聯繫授權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勸學》荀子
1.
前不久,《歡樂喜劇人》第二季華麗落幕了。其中最火的當屬郭德綱的得意弟子小嶽嶽,一首五環之歌唱得是餘音繞樑,一口相聲更是說得人「賤」人愛……
其實,在參加喜劇人之前,岳雲鵬不過是一個三線之外的小明星而已,其擅長的品類(相聲)也比較小眾,有著非常強的地域性,其個人影響力,撐死了也跨不過長江。
哪怕是出演了大熱電影《煎餅俠》,也不過是跑了個大龍套而已。名氣跟師傅比,那可是雲雀之別。退一步,跟同門師兄曹雲金較勁,也不能相提並論——人家好歹還在春晚火過一把。
可這趟《歡樂喜劇人》走來,岳雲鵬已經火到連跟他長得像的小朋友都成微博紅人了——由此可見, 人活一輩子,長得好倒不如長得巧。
當然,我更想說的是,一個好的而且合適的平台,對一條鯉魚能否跳上龍門有多重要。
2.
畢業多年,我見過不少的年輕人(當然我也沒活到倚老賣老的年紀),總是抱怨說缺平台,缺好的公司,缺伯樂的賞識……如果給他一個平台,就怎麼樣怎麼樣,聽起來好像給了機會,就可以上天攬月下海捉鱉似的。
可一旦聽他們把故事講下去,了解到他們為爭取一個平台,做過多少的努力後,你就會發現,就算他們擁有了平台,也依舊難成大器。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可以發光的平台:
球王梅西當年要不是給球探挖去了巴塞羅那,現在是不是會在阿根廷乙級聯賽等著掛靴領退休金?
韓信當年要不是一咬牙跟了劉邦打天下,後來是不是還在街頭打架穿胯下?
小嶽嶽要不是跟「當年像傳銷教主」一樣的郭德綱去了德雲社,現在是不是還在餐館端盤子?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還有一種可能?
梅西就算去不了巴塞羅那,也可能在皇家馬德里繼續做球王。
韓信就算沒有跟劉邦混,也可能在楚霸王項羽手下,成為一代千古傳唱的名將,並助其贏得天下。
而我們的小嶽嶽,當年哪怕沒有跟郭德綱,後來沒準會成為另一個能夠把愛馬仕穿成藍翔技校校服的黃渤。
也就是說,平台總是會出現的,能把豬刮向天空的大風也肯定會來的,關鍵是你的底線在哪?
3.
說到底線,大家可能會第一時間覺得,你這不就是教人沒下限,無節操,棄道德甚至丟良心麼?
當然不是。
其實本文所指的底線是:
你為了獲取一個平台,一個機會,你所能付出的最大限度的東西。
比如說舒淇的底線可能就是拍個三級片,然後華麗轉身。當然,她不去拍三級片也可能會火,但未必會火得那麼快。
而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劉墉,在寫第一本書《螢窗小語》時,被出版社據稿無數次,可還是遠遠沒到他放棄的底線,最後他決定自費出版,隨後一舉成名天下知;
……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底線,就是你比別人多付出的那些汗水,淚水,尊嚴,臉面……
它有點像似木桶效應:最低的那塊木板,決定了我們這個人生的桶能裝多少水,個人能獲得什麼樣的平台,以及最終能走得多遠。
4.
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威爾·史密斯所扮演的父親為了獲得一份好的平台(體面多金的股市交易員),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由此可見,他的底線是低於其他人的。
而且,父親在電影裡,用親身實踐告訴兒子: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總是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可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
在《歡樂喜劇人》的第二季後面,六十多歲高齡的潘長江居然也跑去了競演,而且跟年輕人一樣非常拼,為了準備節目經常熬夜到天明,甚至一把年紀,還上串下跳地重學鳥叔的舞蹈。
要知道,潘老其實不太需要這樣的平台來證明自己,因為他本來已經功成名就了。
當被採訪到,為何還答應參加這個節目?
他的回答是,其實還是想藉助這樣一個年輕人關注的平台,傳遞一些喜劇人的精神,以一個前輩的身份。
我想,這正是一個從業幾十年的老藝人的底線——一旦出作品,便全力以赴,「搞笑,我們是認真的」。
所以,那些有理想的朋友們,別再抱怨這個世界沒有機會了,尤其是眼下這個瞬息萬變而且越來越扁平的網際網路時代,遍地都是金子和伯樂。與其像祥林嫂那樣,四處找人吐槽,倒不如沉下心來,拉低你的底線,全力去死磕,所有你想要的平台,終究都會為你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