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艇到底最多能潛多少米:曾下潛到二百多米就發生殼體變形

@ 2016-06-02

在核潛艇的技術參數中,潛深無疑是個很關鍵的參數,因為潛深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核潛艇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影響核潛艇潛深的因素很多,包括艇體材料、艇體加工工藝和焊接技術、艇體結構設計、作戰思想、建造成本等等。製造潛艇的艇體材料主要是屈服強度較大的高強度鋼,其特點是強度大、韌性好。在潛艇用鋼中,最著名的是美國的HY-80和HY-100高強度鋼,其中HY-80的屈服強度是548.8兆帕,HY-100的屈服強度是686兆帕。 【鷹眼圖說軍事 鷹眼快評欄目第610期】美國海軍的核潛艇都是用這兩種鋼製造的,其中洛杉磯級、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採用的是HY-80,而「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則採用的是HY-100。不過,美國這兩種鋼雖然名氣最響,但是屈服強度在高強度鋼中並不是多麼拔尖,例如俄羅斯的АБ系列艦船鋼中屈服強度最大的一款高達1175兆帕,日本的NS-110高強度鋼的屈服強度達到了1000兆帕,法國HLES100高強度鋼的屈服強度也達到了980兆帕。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在影響潛艇潛深的諸多因素中,高強度鋼的性能應該是決定性因素,但事實並非如此。比如同樣是採用HY-80鋼建造的美國核潛艇,「鰹魚」級的潛深只有230米,「長尾鯊」級的潛深卻能達到396米,洛杉磯級和維吉尼亞級的潛深則達到了457米。再如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從蘇聯引進033型常規潛艇時,一同引進的AK25鋼在性能上就相當於美國的HY-80鋼,國內在1966年就實現了AK25鋼的國產化。 然而,中國建造的第一代核潛艇在進行最大潛深試驗時,當潛艇到230米時,艇內陸續發出響聲和出現漏水,個別支撐角鋼彎曲。最後,當核潛艇最終下潛到300米時,艇體不再發出響聲,漏水亦未加劇。由此可見,採用與HY-80鋼同級別的高強度鋼建造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潛深只比美國早期的「鰹魚」級強一些,達不到「長尾鯊」級的水平,更趕不上洛杉磯級,顯然不是鋼板屈服強度不夠的原因。其實,制約艇體強度和潛深的主要因素是艇體結構設計、其次是艇體加工工藝和焊接技術,然後才能算是高強度鋼。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潛深指標上不去,就在於艇體結構設計、艇體加工工藝和焊接技術等與美國有很大差距。而在這背後,是中國當時的核潛艇設計能力、整體工業實力的落後。但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逐漸開闊了眼界,再加上自己的不斷努力,整體工業實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核潛艇的設計能力也在多年積累之後大幅進步,因此中國海軍新型核潛艇的潛深就有了明顯提高,大大縮小了和美俄核潛艇的差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