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雄愛河,一條有故事的河

@ 2016-06-02

愛河最早稱為『打狗川』,高雄因平埔族的馬卡道族的刺竹文化而稱打狗;在日據時期,日人嫌打狗名字不雅,於1920年將打狗更名為高雄,1924年升格為高雄市,故稱愛河為『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車全線通車後,日本政府開始以三期的築港計畫,所以當地人又稱『高雄運河』。

台灣光復後政府將運河兩岸闢為河畔公園,逐漸吸引觀光客來到愛河旅遊觀光;1948年,陳江潘先生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划船所,並請人命名為愛河遊船所,某日的颱風將招牌吹落,只剩愛河兩字,當時又有情人於此殉情,新聞記者報導成『愛河殉情記』,於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漸漸地高雄運河的名稱便走入歷史;1968年,楊金虎市長為蔣夫人祝壽再度改名為仁愛河;1992市議員陳武勛在議會提議下將愛河的名字正式改回。

下遊河岸整治而成河濱公園,是市區內散步休憩的好去處,也是端午節划龍舟與元宵節燈會的舞台。

愛河入夜以後沿著水面點點霓虹彩光,東西兩岸各具不同情調的"愛河曼波"與"黃金愛河"咖啡藝文廣場,散發迷人的咖啡香及快慢交替的美妙樂音,令人不得放慢腳步而融入其中,讓港灣城市的水岸休閒風情,為身心靈作徹底的放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