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飲食,生活中還需要注意這7項!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各種美食美味隨手可得。聚會下午茶總少不了甜品、小吃;於是患上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年齡也是越來越年輕。由於病症越來越普遍,很多人也開始不太當回事,認為只要有按時服藥,定期檢查就可以了。 其實在生活中,糖尿病人的行為和自控能力才是病症控制成功與否的關鍵,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更應該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幾方面:
1,提高理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性 飲食控制上面容易兩極化,有的人不當回事,應酬聚餐全不誤,有的人瓜子薯片零食吃不停;也有的人太小心,過的好像「苦行僧」,結果反而營養不良。這些飲食習慣都應該避免。聽從醫生的建議合理進食,避開高糖高脂等食物。
2,要合理制訂降糖目標 降低血糖值是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之一,但「合理」才是關鍵。因此根據適宜的降糖目標來制訂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年輕人和老年人,有合併症的和有其他疾病的,這些都應該區分對待。
3,預防低血糖 血糖控制要穩,不能一味追求數值低,嚴重的低血糖會更傷害身體。特別是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儘管有吃藥卻往往不能按時進食,特別易發低血糖,隨身應該攜帶一些糖果應急。 低血糖的症狀有:輕度可表現為虛弱、乏力、頭暈、煩躁、出冷汗、有飢餓感、不愛說話等;中度有噁心、舌根發麻、心跳加快、視線模糊等症狀;重度時會出現抽搐、行為異常或反應遲鈍等。
4,控制好體重,睡好覺 雖說糖尿病會讓人「三高一少」,體重減少。但生活中更多的人患上糖尿病卻是從體重飆升開始的。同樣的,缺乏睡眠也會使人血壓,血糖驟升
5,不要用保健品替代藥品 根據糖尿病類型,胰島功能,以及自身的體型,年齡,有無基礎病等綜合因素來選擇降糖藥。不要自己胡亂吃藥,或聽「隔壁老王」說,也不要聽信或迷信某種保健品,事實上很多無良品牌的「保健品」都是擅自添加一些強效的降糖藥,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危害,尤其是老年人。
6,不要迷信新藥,貴藥,以及經常更換藥品 藥物的作用快慢,好壞對每個人來說都有所不同,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和調整,而且控制血糖是個長期過程,不要一味的追求快速效果明顯,因此不要因為降糖慢,或其他原因經常更換藥品,新藥,貴藥,進口藥不一定對自己更有效果。
7,服藥時間有講究 磺脲類藥物要在飯前30分鐘服;雙胍類要在餐中或餐後服用;糖苷酶抑制劑比如拜糖平要在吃第一口飯時服;格列酮類則在餐前、餐後服用均可。 漏服藥物可是血糖波動,但不是什麼藥都是發現漏服就要馬上補上的。磺脲類如果漏服,且已接近下頓用餐時間,就不要補了。在下一餐餐前半小時按正常劑量服用即可;雙胍類應該發現時就及時補上;拜糖平等糖苷酶抑制劑,餐中,餐後可以補上,如果已經餐後很長時間了也可以不補了;一天一次的藥,中午想起來可以補,晚上睡覺前就不補了,運動前也不必補了,以免造成低血糖暈厥。 最好自己制訂服藥提醒,用手機鬧鐘或畫在掛曆上等方式來提醒自己避免漏服。
8,留心不良反應 很多人知道要遵醫囑按時服藥,但對藥物的歸類,特點,以及可能會引起的不良反應卻一無所知,因此應該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記住藥名,保存信息,而注射胰島素應該注意方法和注射部位,包括及時更換針頭等等。了解可能會有的不良反應,與其他藥物的相互反應等等,如果不能耐受應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藥物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