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管不了」了,打開這篇文章准沒錯!

@ 2016-06-01

八不/原創

Vol.01

「亮亮,快把褲子穿上!天氣再熱,公共場合也不能脫褲子!」

「亮亮,快點,你聽見沒有?」

「快穿啊!亮亮,說了要你穿上褲子!」

「快….」

夏風和煦,草長鶯飛,

一家三口終於到了期盼已久的夏令營營地,

可叫亮亮的六歲男孩兒全然不顧爸媽的管教,

光著屁股滿世界跑…

在一旁的媽媽說到口乾舌燥,

到最後卻只能兩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

類似的情形在你身上是否也上演過?

你是否感到困惑:為什麼我管不住孩子?

請你回憶一下,以往熊孩子出現不當行為,你是否常常僅口頭說說,並沒採取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孩子不需要為自己的不當行為吃一點點苦頭,或者說承擔一點點後果?

就拿亮亮在大庭廣眾之下「脫褲子」這事兒來說吧,媽媽說的相當正確,但她居然以一種近乎哀求的口吻說出,並沒有責令制止亮亮光屁股跑,更別提讓亮亮為脫褲子的行為嘗一點點苦頭了……如果這位媽媽在家時就這樣帶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呢?你憑什麼要他改變自己的行為呢?你們在孩子的心目中根本無威信可言。怎能「管」得了孩子?

Vol.02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這組圖是某網友在路上意外拍下的:奶奶領了低保,到商場幫孫女買了雙涼鞋。孫女看上去大概有五六歲,看見奶奶手裡還有錢,哭的可傷心了,嚷嚷著要把錢買完。奶奶不買,就一邊哭鬧,一邊用手打奶奶,一巴掌接著一巴掌,到最後奶奶的衣服都被扯破了。小孫女嘴裡反倒振振有詞:你總惹我生氣,你總惹我生氣!一旁圍觀的人面面相覷,沉默是金。仿佛對這種情景司空見慣……

據了解,小女孩三月大就被生母拋棄了,奶奶一手帶大,夫妻關係的破裂造成幾代人的悲劇,真心希望作為爸爸能把女兒的教育工作做好,作為子女對父母好好盡孝道。

我相信天下絕大多數家長都在無私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和這位令人心酸的奶奶一樣,給自己買東西時反覆盤算值不值,當為孩子購置用品時卻毫不猶豫。竭盡全力給他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替他們穿衣、喂他們吃飯,替他們選擇興趣班,我們扮演著無所不能的角色,我們以為這是我們能給予孩子全部的愛。看上去仿佛還有那麼一點偉大的味道。可是,這樣的愛,對孩子真的好嗎?我們這樣一味的付出,最後會收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事實恐怕令許多父母難以接受。這就是一種毀滅性的愛,是一種懶惰的、不負責任的愛。它會壓制和破壞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基本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因為從穿衣服刷牙,到刷碗洗衣,他知道你都會替他打理好。孩子固然需要關愛,但當這愛變異為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一切的呵護時,它就不再是愛,而成了一把能置人於死地的溫柔的刀子!

因為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愛」的結局往往好不到哪裡去——除了依賴和惰性,他們一無所有。照片中深陷其中的小孫女,甚至被「愛」到無法約束、無可救藥的地步。

Vol.03

反觀最近因《歡樂頌》而頻頻登上各家媒體頭條的劉濤,人雖然忙到飛起,但是對女兒的教育絲毫沒有放鬆過。

在劉濤的育兒經里,

「關愛」只是引導養育的敲門磚,

「提高綜合素質」才是走向培養成功孩子的階梯

於是,她就擁有了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小公舉~

由此可見,水平越高的父母,越不會滿足於孩子的「衣食無憂」。她們深知,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比拼的絕不是孩子優越的生活條件,而主要是孩子家長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格局、對事物的把控力度,以及教育孩子軟性資源、教育參與度、對孩子投入的時間精力等等的比拼。

劉濤就是我們一開始要找的那種,能讓孩子為自己不當行為吃一點點苦的家長。她「逼」孩子成長、「逼」孩子學習,並非一定讓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相反,當孩子發現自己擅長做某件事的時候,興趣和自信會徒然增加。他現在多學一種本事,將來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他現在學習多一分的緊迫,將來面對問題就多一分的從容。在一切「殘酷行為」的背後,可以看出劉濤作為一位母親培養孩子各項特長的遠見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

孩子犯了錯,父母幫助孩子矯正錯誤行為是一門藝術,考驗的是我們的耐心和智慧。當然,我們不一定都要學習劉濤,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不能對孩子管太嚴,更不能因為「管」不了孩子,就放任其「野蠻生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