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吃蟹肉棒時,要不要拆塑膠套呢?(圖/新浪網)
天氣漸漸變冷了,又到了火鍋的季節,說到火鍋料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金針菇?還是各式餃類呢?最近,一位網友在批踢踢問卦,主要是因為發問的苦主的朋友,竟然嘲笑他很智障,並且提出「蟳味棒本來就是直接下去煮,熟了再從塑膠袋裡吸入嘴中」的說法,讓網友覺得十分困惑,究竟,蟹肉棒要不要拆塑膠套呢?哪一種說法才正確?針對此事,臥虎藏龍的廣大鄉民們,提出了精闢的說法!
此問題引發網友熱議。(圖/新浪網)
首先是網友一開始的原文:
一直以來身為人的本能,就不會把有包裝的東西往水裡煮,不妙先前與友人一同煮火鍋,友人A俐落的把整盤未拆封蟳味棒送下水,我發出一陣慘叫,連忙解救蟳味棒,一一為他們脫下外衣。這就像沒有人會穿衣服洗澡的道理,但我朋友都覺得我很智障,並勸導我蟳味棒本來就是直接下去煮,熟了再從塑膠袋裡吸入嘴中,本人十分不能苟同,請問蟳味棒到底要不要拆塑膠套?
此發問激起網友熱烈討論:
網路上網友熱烈討論。(圖/取自批踢踢)
基本上網友都是一面倒的表示:「當然要拆!!」、「怎麼會覺得塑膠能丟下去煮...」、「到底哪來不用拆直接煮的想法?」、「我沒在拆,但身邊的朋友都有拆」、「要。那不是糯米紙」、「當然要拆啊~那個是塑膠啊..」、「當然要拆啊...這不是常識嗎」、「誰在乎散掉啊!就是要拆啊!」。但也有人認為拆了不方便,會整個散掉:「拆了會散開吧...」、「沒有差 因為蟳味棒本人也沒多健康」等等發言。
最後,由網友提供了精闢解說:
以下提供關於塑膠耐熱度參考資料,目前常用之一般塑膠類都有標示號碼,不同的號碼代表不同組成成分,並附上常見產品:
1號:PET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耐熱度不高(40度以上會出現影響染色體物質),如寶特瓶
2號:HDPE 高密度聚乙烯:121度C,如牛奶瓶
3號:PVC 聚氯乙烯-耐熱度(66-79度C),過熱可能釋出致癌物,如雨衣
4號:LDPE 低密度聚乙烯:82-100度C,如牙膏罐子
5號:PP 聚丙烯:耐熱(93-160度C),如吸管,微波食品盒
6號:PS 聚丙乙烯,耐熱度60-80度,裝熱飲料會產生毒素,即保麗龍
甚至還提出火鍋料廠商的說法。(圖/取自批踢踢)
而蟹味棒外膜看起來最像塑膠袋,塑膠袋又分為耐熱塑膠袋,與一般塑膠袋的材質,耐熱塑膠袋為HDPE塑膠(121度C),不耐熱塑膠袋為LDPE塑膠(82-100度C) ,但詭異的是 HDPE單位價格比LDPE更低 LDPE-$0.94 ; HDPE-$0.68,所以 最合理的結論是,蟹味棒外膜是由耐熱塑膠袋所做,耐熱120度C,火鍋煮沸最多100度C,所以蟹味棒直接放下去煮是安全的!
甚至還提出火鍋料廠商的說法!看完之後,你覺得蟹肉棒下鍋前,到底要不要拆塑膠膜呢?經由網友的說法,就給大家提供參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