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浪潮下,每位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家長,無時無刻不圍繞在孩子身邊,就像直升機一樣的盤旋,侍奉著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與活動,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對「完美小孩」的期待,每天背負著沉重壓力過日子,更造就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這樣愛的方式對嗎?
很多孩子沒輸在起跑點卻輸在中點,甚至一路輸到底。而日本情況更糟,有著威力更猛的「怪獸家長」,不只對校方吹毛求疵、無理要求,處處以孩子利益為優先,捨不得孩子跌倒、捨不得他們失敗、捨不得他們受傷、捨不得他們輸,事事為孩子強出頭。有的還惡意騷擾教職員,甚至造成部份老師受不了壓力而自殺。任職國小二十年,回想初任教職時家長對老師的尊敬與今日教育現場相較,不勝感慨萬千,真是老師越來越難為!
過去編班時許多老師擔心的是抽到「王牌學生」,現在擔心的確是遇到「怪獸家長」,老師感慨的說孩子越來越難教,而家長更是越來越難纏。但身為資深老師兼家長的我,卻深深感受許多溫和的家長是因為與老師互動過程中的不愉快經驗而變成「怪獸」的。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為什麼某些老師每次運氣都很好,怪獸家長特別少,而某些老師則年年運氣都不好,怪獸家長永不少。這真的是運氣嗎?值得探究!
個人認為在這個親師之間驚天動地的改變中,老師若沒有強烈的自覺,拋棄過去「威權心態、逃避溝通」的舊有思惟,用同理、接納、關懷、協助的心與家長互動,將自己的心態準備好來接受家長的要求與檢驗,將會引爆更多的怪獸家長。而面對不斷進化張牙舞爪的「怪獸家長」,教學路上恐怕會非常崎嶇坎坷,壓力、受傷將如潮湧而至。想想其實有誰想當怪獸,家長很苦的!現代的親職壓力真的難以想像,若老師在班級經營時多注入對孩子的愛,而且要讓家長感受得到的愛,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長當朋友,通常能化阻力為助力。教學上有些疏失,遇到家長反應時,心懷感謝,感謝他幫我看到我的盲點,希望他繼續提供意見,不要一昧的拒絕家長,放下防衛心才能融化怪獸的心,否則小心繁殖更多的怪獸家長。本文將筆者班級經營與推動親職教育,成功與家長攜手立合作的經驗與教育先進做分享,希望能對苦於經營親師關係的老師們有些助益。
一、親師報營造良好的親師生關係,預防勝於治療
平常就積極透過各種管道跟家長溝通,例如班級布落格、聯絡簿、班級刊物、懇談會、家庭拜訪、家長日、Email、電話等,說明教育理念、班級推動的活動或將好文章與家長分享。平時主動積極的建立友好的親師關係,拉近彼此的心。要體諒家長,其實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會做爸爸、媽媽,他們也在學習,若能提供教養理念、心靈雞湯對家長將有很大的助益。在他們面對強大壓力愁苦時可以轉心轉念,覺得老師陪伴著他。當老師需要協助時家長也會力挺,班級資源源源而來。許多可愛的家長更會為老師提供免費廣告,在社區中若聽到對老師的批評或誤解,他們會主動協助消毒、滅火,化解誤會與紛爭。人生就像迴力球,你給什麼,就得什麼。現在的教育不只教育學生,更要教育家長,家長不好很難教出好
的孩子,因此必須重視親職教育。教學需要對家長多一份熱情、多一份使命,用心越多回饋越豐盛,付出是不會白費的。
平時利用親師報主動與家長溝通,提功供教養理念,因為懇談會、家長日常常會有家長無法參加,甚至您希望他來的家長,他卻不來,而且一學期ㄧ次的互動是不夠的。所以利用週五回家功課出親師報,在校先引導孩子讀過文章,並加以討論,回家請孩子再與家長共讀一次。若家長回條有寫回饋或簽名就家孩子的獎勵章,通常家長為了孩子都會很努力。有些家長在孩子的鞭策之下,必須以身作則好好寫老師的作業,親子角色互換,孩子很開心。與孩子共讀親師報時家長也會接受到老師的教育理念,了解班上的學習活動,提高親職能力。而透過家長回饋,老師也較能掌握家長的想法,拉近彼此的心,適時提供家長協助。親師報好用多多,一方面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一方面展現老師的專業,一方面做好親職教育,可以營造美好的親師生關係。但是千萬別失去彈性,有些家長剛好不在家則要容許孩子等爸、媽回家後再交回親師報回條,再補榮譽章。
對因家長不在家而失落的孩子要多一些安慰、多一點寬容。而外籍配偶家庭或隔代教養家庭則請孩子讀給家長聽,讓孩子有成就感,外籍配偶媽媽也多一次學習中文的機會,若有書寫障礙,簽名即可不用寫回饋。孩子完成任務要肯定孩子的表現,大大讚揚他,加他的榮譽章。親師報是用要彈性而靈活,若過度僵硬,一定要寫回饋或不交回條處罰孩子,會扭曲親師報的原意,讓善意變質,甚至家長可能會反彈喔!若家長有很好的回饋可以在班上表揚並放在部落格與其他家長分享!給回饋家長成就感,增加彼此的信任與凝聚力。而且當孩子聽到老師對家長的稱讚,會以家長為榮,開心得不得了,回家會跟家長分享他的喜悅,家長也會得到鼓舞,良性互動流動在親師生之間。
二、站在家長的立場思考問題,化危機為轉機
曾接遇過幾次暴跳如雷的家長,劈頭就罵,責怪我對孩子的處理不恰當。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傾聽,然後請家長將事情經過仔細說明,釐清誤解之處。切記危機就是轉機,若有『這個家長很難纏』的預設立場,將失去一個建立家長對你信任的大好機會,也會關閉以後親師合作之門。有時家長的要求或許不合宜,但這表示他們需要協助,他們關心孩子,他們是用心的家長,教師千萬不要把家長當敵人,那會把問題擴大。若能以體諒家長愛孩子的心,站在他的立場看事情,敞開溝通之門,耐心引導,有愛無礙,親師之間的障礙才能剷除,並多一個教育夥伴。若彼此關係惡化,便會用放大鏡看對方的缺點,爭端、對立便不斷發生,彼此心力焦瘁,痛苦連連,對親師生都是極大損失。。以下是實際發生在我教學現
場的事件,提供參考:
事件:孩子回家扭曲事實真相,讓老師揹黑鍋
家長(氣沖沖):「老師你為什麼連續三天不給我孩子吃午餐?」
1.冷靜、同理:
心想每天都是我盛飯給他的寶貝吃的呀!先別隨他的氣起舞,一定有誤解!如果是我的孩子被老師罰三天不能吃午餐,我也會很生氣。
2.澄清問題、耐心聆聽:
態度誠懇溫和的請家長說明為什麼會這樣說?
家長說:「孩子說他沒戴口罩,你就不給他吃飯。」
3.說明事實、理直氣和:
我溫和的說:「可是小明這三天的飯都是我盛的,今天有香菇所以他拖到最後被我催才來盛,小明好像很不喜歡吃香菇,如果有香菇他會想等老師去吃飯,他才要自己盛,不然就說肚子痛,只要喝湯,然後猛灌湯,我還一直勸他多少吃一些下午才不會餓,不知道小明在家是不是也不吃香菇?」
家長說:「小明在家的確不吃香菇,遇到不喜歡的菜色會只喝湯。」
4.表現氣度、勿過度防衛:
家長說:「可是他一直吵著要買口罩,否則不能吃飯。」
我說:「班上為了預防腸病毒,盛飯要戴口罩,沒帶的人要等到大家盛完才可盛,沒有不能吃飯的規定。不過您家小明服務熱心,做事俐落,我請他幫大家盛菜,這幾天因為他沒戴口罩,為了衛生起見我請他休息,他會不會因為太想幫同學服務才這麼說?」
家長說:「這幾天小明確實有叫我帶她去買口罩,但我太忙忘了!有可能用苦肉計要我趕快帶他去買口罩,老師真是對不起。」
5.肯定、感謝家長的用心:
我笑著說:「沒關係!媽媽真的都很辛苦很忙,我也是媽媽。謝謝媽媽讓我暸解,小明有這樣的情形,我明天會跟他談談,引導他用更好的方式表達。」
家長說:「老師真是謝謝您!」
6.結果:
小明媽媽常買糖果、餅乾請小朋友吃。有事都會先打電話問清楚,不會聽孩子片面之詞,和老師像朋友一樣。
事件二:家長因家中遇到困境,壓力甚大,把老師當出氣口
家長用詞強烈且不客氣的在聯絡簿寫下對老師的質疑,覺得老師讓孩子抄聯絡簿時用『考國三』代替『明天老師小考考國語第三課,小朋友回家要複習。』是未教導孩子使用完整語句,影響孩子語文程度,家長也不知道老師在寫什麼。
1.冷靜、同理:
已經是一年級下學期了,為什麼上學期沒反應,這學期才反應呢?一定有隱情。爸爸很棒,很少爸爸簽會聯絡簿,這個爸爸很用心,他想幫助孩子學習。
2.說明事實、誠懇協助、肯定、感謝家長的用心:
聯絡簿回應,感謝爸爸的寶貴意見。但是一年級小朋友抄聯絡簿很慢,如果連絡事項都要用完整語句,會嚴重影響課程進度。事項多時我會打通知單通知,但平常會讓孩子練習抄,抄完都會一項一項跟孩子解釋,家長若不了解可問孩子,若孩子說不清可打電話問老師,老師很樂意做說明。至於語文學習部分會有另外本子練習,若爸爸想讓小楨多練習,ㄧ本聯絡簿可能不夠,我再幫小楨多準備一本,等您和小楨討論決定後再跟我說,我都可以配合,謝謝您對孩子的用心。
3.結果:
這位可愛的爸爸一星期都沒簽聯絡簿,等到翻頁才又開始簽。放學接孩子時,我主動熱情的去詢問他,目前對看聯絡簿有無困擾?他很不好意思,並說最近老婆離家出走,以前都是太太看聯絡簿,所以他搞不懂孩子的聯絡簿,加上一時情緒不好所以寫了不該寫的話,很抱歉。了解他的難處,在學校我會多關心小楨,輔導小楨,爸爸很感謝,除了提供本班洗碗精等資源,之後對老師都很客氣。
叄、結語
教育現場會出現各式各樣的衝突、誤解場景,唯有教師的愛能讓它一一冰釋瓦解。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的努力灌溉,才會萌芽茁壯,拉近親師間心的距離,建立起良好而健康的互動模式,才能造就教師、家長和孩子三贏的局面。用開放、柔軟的心接納、關懷家長,積極推動親職教育,可有效迅制【怪獸家長】的繁殖,創造源源不斷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