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此文不會讓你在比賽中出奇制勝,但至少能夠避免你初戰就被虐成「汪」。比賽不僅僅是力量、器材的較量,在體能既定的前提下,撿起那些容易被新手忽略細節,往往就是你在同等級車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一、發車要淡定
每個車手對於比賽發車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同的賽事,不同的對手,不同的戰術安排都會影響發車形勢。例如在一些越野比賽,車手都會盡量靠前佔位,在比賽開始就會拉起速度,爭搶有利位置。而在長距離的公路賽或是山馬賽中,發車位相對來說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比賽開始的節奏也會較為平緩。當然總有一些熱血的兔子選擇在發車突圍,除非實力差距懸殊,一般都難逃大集團的魔掌。所以,新手上陣,我們的建議是:在非越野賽事中,組委會沒有規定發車排序的情況下,發車盡可能靠前站位,調整好呼吸,不要過於緊張以至於上不了鎖(如極度緊張,建議在人群兩側站位發車,盡量減少對後面車友的干擾)。發令槍響,別急著追趕那些兔子,以稍高於平時訓練的強度努力跟住車群,如果感覺僅僅是跟上就已經到極限的話,不要勉強,微微放緩節奏,後面還有更適合你的隊伍。
二、靠譜的隊友
自行車運動,除開個人計時賽,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能有一幫靠譜的隊友是件很幸福的事。在比賽中,整齊劃一的隊伍通常有較高的出鏡率,即便你們不是在領先集團。另外,隊友之間可以輪流領騎,優秀的團隊配合可以節省25%以上的體力,無論是追擊或者防守都能更加從容。當然,如果你是單槍匹馬上陣也不用發虛,找到和你節奏接近,目標相同(追擊前方集團,或者加速甩開後面的對手,或者只是輕鬆的完賽)的參賽者,都能夠快速建立起革命友誼的小船。
三、穩定的節奏
做過間歇訓練的車友肯定有切身體會。跑完同樣距離賽道,均速巡航往往比連續的拉扯衝刺更高效。這也就是為什麼職業賽場碼表數據對車手如此重要,甚至出現「大表哥」這類極端案例。同樣道理也適用於初上賽場的新手。跟住集團,你會發現在氣流牽引作用下,高速巡航要比平時輕鬆很多,此時你的節奏會控制在一個穩定的範圍,體能可以得到調整。如果中途有人突圍,抓捕兔子基本上與你無關,稍稍加快節奏跟住大集團就可以了。
如果遇上爬坡賽,情況就變得比較棘手。坡道上,氣流牽引的作用變得微乎其微,硬碰硬地實力對決,通常菜鳥會被無情地拋棄。此時節奏就顯得尤為重要。有車友可能會問:大多數新手都是一表走天下,很少配備功率、踏頻、心率這些專業監測設備(確實是目前現狀)如何判定什麼樣的節奏是合適的呢?這就涉及到下面我們要談論的話題:了解自己的體能。
四、了解自己的體能
如果你是「一表走天下」的車手,在缺乏數據分析的條件下,你需要比別人更加了解自身的體能情況,而此類車友對自身體能的認知,通常是建立在模糊的感性認知上,例如:速度達到30km/h,有點喘,需要張大嘴巴呼吸;速度達到35km/h,小腿和大腿肌肉開始發酸;衝刺上50km/h,呼吸跟不上,心臟快要蹦出來了。這些對自身體能情況的認知通常不夠準確,而且會隨騎行環境發生較大改變。比如逆風天氣裡,你會懷疑是否自己今天狀態不好從而放棄訓練;而在真正的賽場衝刺,你又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的極限遠遠高於平時訓練水平!看到這裡,如果你還是沒有升級踏頻、心率、功率計的計劃,那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訓練,多參賽,更讓自己的感知變得更深入更細膩。等到達一定階段,會發現,心率、踏頻、功率該掏的錢一分都省不了,自己苦一點啃饅頭也要拿下。
五、適當的補給
比賽中的補給常常容易被新手忽略。適當的補給不僅指攜帶適當分量的補給品,同時還要求車手採用適當的方式攝取補給品。一般來說,健康青年男性的身體只儲存50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大概能提供2000千卡的能量,在運動中夠用3個小時左右。除非你想徹底榨乾自己的身體,在長距離賽事中,建議每小時補充60克的碳水化合物,大約等於一包能量膠加500ml運動飲料。另外千萬不要等到感覺渴了餓了才開始進食,碳水化合物一旦耗盡,本場比賽對於你基本就宣告結束了。
關於補給品的選擇,沒有固定模式,能量棒、能量膠、香蕉、能量飲料或者泡騰片加純淨水……只要你能接受的口味都可以。如果你選擇的是固體食物,請確保其脂肪、蛋白質和纖維含量足夠低,因為這些東西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吸收的速度和效率。另外,在高強度的運動中,咀嚼和吞嚥會變得比平時困難,此時請盡量選擇流體食物。
六、至少進行一次模擬考
如果時間充裕,賽前走一遍賽道是很有必要的。提前熟悉賽道,有助於賽中合理分配體能,及時調整節奏,預判路況,尤其是在坡陡彎急的開放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