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鷹眼防務觀察
二戰中,航空母艦通過更強的攻擊力和更大的控制範圍,一舉取代了此前統治海洋的戰列艦,戰後,各海上強國紛紛發展航母,蘇聯海軍也不例外,不過,其時正值赫魯雪夫當政,這位「唯火箭核武器論」者認為未來戰爭將是核大戰,蘇聯海軍的航母計劃一直發展緩慢,尤其是在反艦飛彈出現之後,關於航母是否還適應現代海戰環境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不過,在1982年馬島戰爭中,皇家海軍的小型航母依靠其搭載的作戰能力有限的「海鷂」式戰鬥機不僅為特混艦隊提供了空中保護,還有力支援了英軍的登陸作戰。
事實上,在面對新興的反艦飛彈威脅的時候,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強航母戰鬥群的美國海軍也在認真研究如何防禦其威脅,在美國海軍的作戰思想中,航母戰鬥群是其主要的打擊力量和防禦力量,為了保護航母的安全,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構築了三層基本防線:最外層由艦載戰鬥機和預警機組成,中間防線由護航艦艇擔任,不僅使用其裝備的艦空飛彈攔截敵人的反艦飛彈,在必要的時候,還會以自身代替航母承受飛彈攻擊。最內一層則是航母的近防系統。為此,美國海軍甚至專門發展了重型艦載截擊機F-14「雄貓」戰鬥機,配備AN/AWG-9雷達和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飛彈,專門對付攜帶遠程反艦飛彈的蘇聯岸基轟炸機。
儘管蘇聯海軍為了對付美國的航母編隊,提出了「飽和攻擊」的概念,即通過水麵、水下和空中平台,多批次,不同方向同時發射不同類型的反艦飛彈,根據計算,這種作戰模式很可能會擊沉美軍一到二艘航母,不過,在首次攻擊之後,這些發射載具,不論是水面戰艦、潛艇還是陸基轟炸機,都將遭到慘重損失,以致於蘇聯海軍將無力組織第二次攻擊。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航空母艦戰鬥群成為現代海軍最有威力的作戰工具,即便是很多以美國海軍為假想敵的海上力量,諸如中國海軍和俄羅斯海軍也在積極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航母戰鬥群,而日本海上自衛隊這樣的海上力量更是在積極謀求獲得自己的真正的航空母艦。那麼,如何對付航空母艦呢?
近日,據美國軍事網站WearetheMighty發布消息稱,美國航母如今遇到嚴重的問題。艦載的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作戰半徑為500海里,而正在接受測試的新型F-35閃電II戰鬥機,根據初步評估,最大作戰半徑為550海里。與此同時,中國反艦飛彈東風-21的射程為810海里,能夠擊沉載有70架飛機以及6000人的航母。
軍事評論員趙喜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海軍依舊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上力量,儘管其面對著來自中國海軍和俄羅斯海軍的挑戰,但其依舊具備絕對優勢,不論是在裝備還是在作戰思想等方面,中國海軍在面對美國海軍的時候,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自己的不對稱優勢,坦白說,以中國海軍的實力,與美國海軍進行遠洋艦隊決戰是不可能的,勝率幾乎為零,所謂的驚呆、嚇尿美國海軍完全是意淫胡扯。中國目前主要的不對稱作戰方式是發展拒止策略,即在中國可能參與的軍事衝突中,將美國海軍阻止在一定的距離之外,使其無法發揮至少是削弱其航母戰鬥群的威力,中程反艦彈道飛彈成為中國方面的主要發展重點。
不過,要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具備高速機動能力的航母十分困難,首先要保證有一套完善的監控系統,而這套監控系統不論是天基還是空基,乃至於是使用潛艇跟蹤,都需要保護自己的安全,如何避免在戰時不被美軍攻擊成為一個難點,美軍在近年的歷次衝突中十分注重首先打擊對方的監測系統;另一方面,儘管對外公開宣稱「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大航速為31節,不過,美國海軍高層曾經私下承認,其最大速度絕對不是31節,如何在飛彈發射直到命中的這段時間內有效監控航母的位置,也是一個難題;最後,就是反艦彈道飛彈的概念早已經提出,中國方面也已經對其進行了試驗,不過根據有關消息顯示,那次位於渤海的試驗過於理想化,東風反艦彈道飛彈是否真的能夠擊沉或重創美國航母,還有待實戰檢驗。不過,從某些意義上講,東風反艦彈道飛彈作為一種威懾武器,有時候不使用要比使用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