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鮑勃·卡爾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中國在未來5年經濟增長速度會放緩,但越來越少的專家或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會硬著陸。
鮑勃對中國在2020年完成十三五計劃的目標非常有信心。他認為,中國想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是堅決的,這對世界來說是好事,對中國的經濟夥伴來說,比如澳大利亞,也是利好消息。
不過,鮑勃也提出忠告:儘管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可以實現,但在過程中需要小心的管理薄弱環節,比如債務問題。他說,政府有很多槓桿可以利用,而且要繼續經濟轉型。
鮑勃認為,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韓國以及戰後的日本,都曾經歷過中國目前的階段。
鮑勃向記者展示了澳大利亞中國研究院的研究數據:2014年,北京吸引的風險投資總額全球第二,僅落後於美國的舊金山地區;中國現在有很多的新興企業,全球價值最高的私營新興企業——小米就是中國企業;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西部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差距在大幅縮小。
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鮑勃。卡爾與中新社記者合影。
鮑勃說,所有的這些都顯示,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經歷著日本曾經有過的發展過程。還有一點讓大家吃驚的是中國私營業的發展速度。根據他所掌握的一個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私營企業創造的GDP佔全國總量的2/3。這說明,中國的經濟正在經歷轉型。
鮑勃還認為,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為中澳兩國在新興企業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地機會。他說,中國資本對於澳大利亞十分重要,將中國的新興企業引入澳大利亞市場, 同時將澳大利亞的產品,包括食品、化妝品等等,銷往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澳大利亞的企業需要市場,目前的挑戰是如何將雙方的需求整合在一起。
鮑勃在2012至2013年擔任澳大利亞外長期間非常重視發展澳中關係。目前他是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學院院長。該學院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專註於澳中關係的智囊團,它並非致力於對中國的研究,而是致力於對兩國關係的研究,尋求方法推進、拓寬和加深澳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