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登上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穿越南海爭議水域,並聲稱這樣做是為了顯示美國將繼續在南海維持和平與穩定。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27日再次針對中國發表措辭激烈、強硬的演講,他宣稱中國正在「構築一座自我孤立的長城」,採取「前所未有的擴張主義行動」。他表示五角大樓會把最精良的武器「全部」派到太平洋地區,包括F-35隱形戰機、P-8偵察機,以及隱形驅逐艦等等。
卡特25日在向海軍戰爭學院演講時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態勢比喻成「宛如與前蘇聯持續近50年的冷戰對峙」。他表示寄希望於中國的內部邏輯與社會終將改變,「那時一切將會畫上句號」。
美軍方高官連續宣揚美中對抗,並且將之類比成當年的美蘇「冷戰」,成為時下中美關係和南海局勢的突出動向。中國高官從未發表過類似言論,美國軍方似乎正在成為中美全面關係的破壞性力量。
中美關係的性質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21世紀國際關係的性質,美軍高官對中國指名道姓地展示對抗決心,擺出一副要在戰略氣勢上壓倒中國的姿態,這是在用他們的大嘴啃食亞太和平的根基。
圍繞南海問題各聲索方存在嚴重分歧,但是在緊張升級的這幾年裡,各方從來都沒有相互進行軍事威脅,中國作為域內實力最強的一方,一直沒有對越南或菲律賓說過:我們要把最先進的武器都調到南海來。我們堅持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立場。維護南海和平是地區內所有國家的共同願望。
美國的介入帶來了南海問題軍事化的新苗頭。不僅美國的軍艦和飛機來了,而且美國(或者是軍方)要在南海地區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意圖公開表達了出來。南海進入前所未有的緊張時期,一些與領土糾紛毫無關係的元素和圖謀被華盛頓塞了進來。
卡特的話是冷戰結束以來中國所聽到的最嚴重的威脅,它們驗證了部分中國人對中美關係最糟糕情況的擔心,那就是美國不僅有遏制中國崛起的願望,而且它會真的那樣去做。
正在菲律賓訪問的美國防長卡特,與菲防長加斯明一起乘坐V-22「魚鷹」運輸機,登上正在南海巡航的「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五角大樓也許很願意中美走向對抗,大國「冷戰」對美國軍方來說更簡單,也更熟悉,而複雜的中美關係卻有些讓他們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一些美國人大概相信,美同中國拼軍事比拼別的更有把握取勝。
美揮舞軍事威脅的大棒嚇唬不住中國,這一點已經無需多說。南海離中國這麼近,莫說解放軍可以用數量和距離優勢抵消美軍的裝備質量優勢,我們對在南海地區實施對美反威懾有充分信心。即使南海的軍事角力對中國來說有困難,一旦美方逼我們這樣做,我們有退路嗎?
1999年美國領導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炸醒了中國人。那一年是中國國防建設走進快車道的轉折點。去年以來美在南海向中國施加軍事壓力,直到上周卡特用「冷戰」「長期對抗」威脅中國,可以說再次深刻觸動了中國人。
中國必須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國防的步伐,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可存有任何幻想。中國一要做到讓美方確信,他們一旦在南海採取針對中國目標的軍事打擊行動,必將付出美國無法承受的代價。二是中國要進一步建設全面威懾美國的能力,增加美國軍事威脅中國的戰略風險。目前美軍高官對中國放狠話還是太隨意了,美國社會很少感覺到那些將軍在拉著他們一起冒險。
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美國,尖端科技雖落後美國,但軍事應用科技發展得並不慢,而且潛力很大。中國總軍力與美國總軍力的差距應該縮得更小,而在中國近海,解放軍尤其應當獲得針對美軍的整體優勢。這有必要成為中國的堅定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是中國可以達到的。
圖為卡特登上美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