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原料,烹飪方式多樣,可以蒸、煮、燉、燒、炒、煎,還能做西點,餡料的輔助品。所以,一直以來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也是營養奶爸家的最愛,可謂:「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天無雞蛋」啊!
喜愛雞蛋,最主要的還是雞蛋是極高營養價值的食物,除了維生素C外,幾乎含有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作「 理想的營養庫」。 一隻雞蛋所 含的能量,相當於1/2的 蘋果的能量,不過,雞蛋卻含有4%的鐵、4%的鋅、8%的磷、12.6%的蛋白質(優質蛋白,而且蛋白質生物價很高)、6%的維生素D、3%的維生素E、6%的維生A、2%的維生素B1、5%的維生素B2、4%的維B6。 這些營養起著修復人體組織,形成新的組織、消耗能量和參與新陳代謝過程等方方面面的作用 。
總體而言,雞蛋是從6個月的嬰兒一直到百歲老人都適宜食用的最常見食物原料。有著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健腦益智,保護肝臟,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維護皮膚健康,抗衰老美肌膚等功效和作用。但是,我們對待雞蛋,還是有很多錯誤的方式,不僅不能補充營養,而且還阻礙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甚至有的還涉及很多衛生問題。對於雞蛋,營養奶爸一共總結生活中最為常見的7種錯誤方式,具體為:
1、吃雞蛋白就等於吃雞蛋:雞蛋由蛋黃(占整個蛋的30‰33%)、蛋白(約占60%)和蛋殼(占9%~12%)組成。雞蛋營養物質主要集中在蛋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質。維生素A、維生素D、硫胺素、核黃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較為豐富。而蛋清除了維生素B2之外,其他維生素幾乎沒有。蛋黃中含有磷、鈣、鐵、硫、鉀、鈉、鎂、硒、鋅,蛋清中也幾乎沒有,故吃雞蛋一定要連同蛋黃吃。
2、雞蛋煎著吃:帶殼煮雞蛋、蒸蛋羹和蛋花湯營養素吸收和消化率都很高. 由於煎雞蛋的溫度過高,這將導致雞蛋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和B1、B2等水溶性維生素的嚴重損失。
3、雞蛋生著就吃:雞蛋生著吃,在國內一些地方仍舊十分流行,覺得生雞蛋是最原生態的,實際上生雞蛋很不衛生,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慾下降、無胃口,全身肌肉疼痛,軟柔無力、皮膚炎症、掉眉等「生物素缺乏症」。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並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相當部分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當然,生雞蛋中還含有一定量超標的大腸桿菌和其他茵落,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腹瀉或腸胃疾病。
4、雞蛋煮的太長太熟才吃:雞蛋煮太長時間、煮的太熟了,反而會影響消化吸收——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台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人體吸收。此外,煎制時間過長的雞蛋中(可能會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胺基酸,這種胺基酸在高溫下可形成有毒的化學物質。
5、豆漿沖雞蛋吃: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人體胰蛋白酶活性, 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而雞蛋的蛋黃中有生物素,生雞蛋的蛋白中有抗生物素蛋白,能與蛋黃中的生物素結合妨礙營養物質吸收。
6、發燒時吃雞蛋:由於雞蛋營養價值很高,很多人覺得發燒時食用雞蛋,能夠迅速恢復機體,便進食雞蛋,食用後機體能產生「額外」能量,可使肌體內能量增加,十分不利於疾病康復。
7、毛蛋價值高:毛蛋實際上就是「死胎蛋 」,是雞蛋孵化至中途的胚胎(死亡)。在國內,很多地方作為高檔滋補品進食。真正意義上,毛蛋營養價值比普通雞蛋低。而且,毛蛋含有很多細茵,非常不衛生,容易引起一些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