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蘭海戰:英德鋼鐵艦隊大對決

@ 2016-05-29

日德蘭海戰:英德鋼鐵艦隊大對決

瑪麗女王號爆炸起火,1266名船員僅20人獲救。 (取自德國檔案局)

英德戰鬥部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在實力上堪稱全球第一;德國則積極建立能與其「大艦隊」匹敵的「公海艦隊」。但直到戰爭爆發,公海艦隊實力仍不足以抗衡英國海上霸權。為此,德國希望能運用切割─集中兵力的戰術,先誘使英國派遣大艦隊的部分軍艦出海,德國則傾公海艦隊全軍之力將其殲滅,如此逐次削弱英國海軍力量,無法再對德國實施封鎖。

在1916年1月接手擔任德國公海艦隊指揮官的舍爾海軍上將,擬定作戰計畫,由希佩爾上將率領5艘戰鬥巡洋艦組成的巡弋特遣艦隊出海,引誘英國海軍上將貝提爵士的戰鬥巡洋艦隊出海追擊,落入由公海艦隊主力的包圍,同時德國潛艇還會先在沿途攔截,削弱英國艦隊的力量。

5月31日,德國斥候艦隊由希佩爾率領開出威廉港,隊中包含5艘戰鬥巡洋艦、5艘巡洋艦、33艘驅逐艦以及魚雷艇。不久後,舍爾率領的公海艦隊主力包含22艘戰鬥艦、6艘巡洋艦與39艘驅逐艦亦出海。英國早已獲取德軍密碼本,得知德國艦隊即將發動大規模作戰,大艦隊主力亦在傑利科率領下於5月30日晚間出擊,另外一支由貝堤中將率領的戰鬥巡洋艦隊則從另一處出發,總計英國出動戰鬥艦28艘,戰鬥巡洋艦9艘、裝甲巡洋艦、輕巡洋艦、防護巡洋艦34艘,驅逐艦79艘和水上飛機母艦(茵格汀號)1艘。而且傑利科繞過德國潛艇布下的攔截區駛往與貝堤的戰鬥巡洋艦隊會合,讓德國的伏擊計畫落空。

5月31日下午14時20分,在均尚未察覺彼此存在情況下,貝堤依照原定哨戒航線行駛並在指定位置迴轉時,已駛進希佩爾和舍爾的公海艦隊之間,英國輕巡洋艦「加拉泰亞號」和「月神號」於14時28分率先向德國魚雷艇開砲,貝堤並且下令茵格汀號派出水上飛機升空進行偵察,確認德國艦隊的規模和位置,這是水上飛機第一次在海戰中被用於偵察任務。水上飛機雖然曾標定數艘德國的輕巡洋艦,但是受到對方防空砲射擊影響,情報回傳失敗,使得貝堤一直無法掌握德艦狀況。貝堤於14時32分下令戰鬥巡洋艦隊先轉向西南方向,然後向東航行,打算切斷德國艦隊的退路,但是由於因為艦隊排列過長造成命令傳遞失誤,導致後方4 艘最精良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鬥艦拖延數分鐘後才了解貝堤的意圖,但已落後相當長的距離,使得本來在軍艦數量和艦砲都具優勢的英國,在接下來半小時的海戰中反而處於劣勢。

英艦居於劣勢

反之,德國在背光能見度較佳優勢下,希佩爾的戰鬥巡洋艦隊於15時22分在13海里距離先發現英國艦隊;英國艦隊晚了8分鐘才目視對方。15時45分,希佩爾命令艦隊轉向東南,將貝堤的艦隊吸引向舍爾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主力。貝堤卻在德艦進入射程10多分鐘後仍一砲未發,也未能把握時機指揮排成戰鬥隊形,致使戰鬥爆發時英艦還在運動占位,這在戰後讓貝堤飽受批評。15時48分,英、德兩支艦隊在14000公尺的距離上接近於平行,英艦位於德艦西南方向,德艦率先開火,英艦隨即還擊。

在後續近1個小時的戰鬥中,英艦飽受視線不良,旗語命令傳遞不佳和目標分配不均等因素,始終無法和德艦有效對抗,「不倦號」和「瑪麗女王號」戰鬥巡洋艦都相繼被擊沉,連貝堤自己的旗艦「雄獅號」都因為Q砲塔被德艦「呂佐夫號」擊中爆炸也差點沉沒。在此階段,希佩爾持續向東南航行,試圖將英艦引向公海艦隊主力,貝堤則是在後追趕,因此被稱為「向南追逐戰」。當貝堤在16時40分發現德國公海艦隊的蹤影時,他立即轉向180度,往傑利科的大艦隊主力方向撤退,16時48分,舍爾的公海艦隊在其艦砲最大射程開火,於是局面變成德國公海艦隊持續追擊貝提的「向北追逐戰」。

然而命令傳達失當的錯誤再度發生於英艦,貝堤艦隊最後方的第5戰隊又因為未收到轉向指令,在承受數分鐘的轟擊後才明白指揮官的意圖而自行轉向,此後1小時內,殿後的第5戰隊成為公海艦隊的主要靶標,承受大部分的砲擊,雖然各艦均嚴重受損,但卻奇蹟似沒有1艘沉沒。率領大艦隊的傑科利在16時47分收到貝堤的通報後,明白即將與公海艦隊正面迎戰。在大艦隊前方組成屏障的右翼是阿巴思諾特海軍少將率領的第1巡洋艦分隊,更前方則是早先傑科利所指派,由胡德海軍少將率領前往援助貝堤的第3戰鬥巡洋艦分隊,其在17時38分至57分之間曾與德國哨戒艦隊發生短暫交戰並重創對手部分兵力。貝堤的戰鬥巡洋艦隊終於在18時左右與大艦隊會合,但是他卻無法應傑利科要求提供確切的德國艦隊情報。傑利科幾經考慮後在18時15分下令大艦隊向東轉向進行部署就位。

雙方均稱獲勝

大約同時,希佩爾也重新加入公海艦隊,英艦則在一陣忙亂中完成部署,阿巴思諾特海軍少將的「防衛號」裝甲巡洋艦和另一艘「戰士號」裝甲巡洋艦被嚴重受損的德艦「威斯巴登號」所吸引而驅前打算將其擊沉,結果卻落入公海艦隊主力的火網,受到德艦重砲轟擊的「防衛號」在18時20分因彈藥庫爆炸而沉沒,包括阿巴思諾特少將在內的903人全數陣亡,而「戰士號」也受到重創,但因為德艦將注意力轉移至「厭戰號」戰鬥艦而免於被擊沉,但是撐到隔日早上仍不得宣告棄船以沈沒收場。

在「防衛號」沉沒和「厭戰號」也被擊傷退出戰場後,舍爾的公海艦隊將目標指向胡德率領的第3戰鬥巡洋艦分隊,在激烈的砲火往返後,胡德少將的座艦「無敵號」戰鬥巡洋艦被一輪齊射的30.5公分艦砲擊中Q砲塔位置並引爆彈藥庫,於是「無敵號」在短短90秒內就沉沒,全艦1032人只有9人倖存,胡德亦不幸列入陣亡名單。而公海艦隊方面,由於「呂佐夫號」也受損喪失通訊能力而必須退出戰鬥,於是希佩爾換乘魚雷艇準備轉移旗艦。到了18時30分,公海艦隊終於正面大艦隊,包括舍爾在內的德國軍官都因為不知道大艦隊來襲的情報而措手不及。

傑利科則穩居上風,充分掌握T字橫越的優勢,由旗艦「鐵公爵號」戰鬥艦首先開火,後續至少有10艘戰鬥艦隨之開火。讓舍爾立刻明瞭公海艦隊將陷於苦戰,因此隨即於18時33分下令撤退,公海艦隊於是成功執行180度轉向脫離戰場。傑利科因為顧慮魚雷艇偷襲,所以並未直接追襲,而是轉向南下,設法將公海艦隊保持在他的西側。

舍爾也清楚維持南下逃逸不能解除危機,所以在18時55分下令艦隊轉嚮往東,希望能出乎敵人意料之外,沒想到反而又一次栽進被大艦隊T字橫越的劣勢,承受來自大艦隊更猛烈、更致命的艦砲轟擊,於是舍爾在19時17分再次下令轉嚮往西,同時命令魚雷艇和殿後的戰鬥巡洋艦執行接近自殺性質的掩護任務。在這個階段的戰鬥中,從19時5分至40分之間,德艦總共被英艦重砲命中37次,損傷慘重。但是英艦後來忙於躲避德國的魚雷而錯失殲滅公海艦隊的機會,讓舍爾終能逃過一劫,趁著夜色掩護突圍,脫離戰場駛回德國本土。

經過一晚激戰,英國有14艘戰艦沉沒,德國則是11艘,人命損失更是不計其數。海戰結束後,雙方均宣稱獲得勝利,不過英方損失較多軍艦,人員損失更是兩倍於德方。日德蘭海戰之後,德國自認終究難以在海上與英國匹敵,所以此後採取避免正面挑戰英國艦隊的策略,直到1916年底,在始終無法有效削弱英國在軍艦上的數量優勢之後,德國轉而改採「無限制潛艇戰」政策,此項作法在擊沉多艘非交戰國或中立國商船後,造成國際間的反彈,並激發美國不滿而加入協約國陣營向德國宣戰,在美國龐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後,德國的敗亡已成定局,只是時間的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