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臀紋不對稱可影響髖關節,嚴重可導致殘疾

@ 2016-05-29

在小嘟42天產後新生兒複查的時候,醫生看了說臀紋不對稱,如果不經過醫生的提醒我從來不會注意他屁股上為什麼會多一條紋路的!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

臀紋不對稱是指兩側大腿內側皮膚皺褶高低不對稱;若有髖關節脫位,常是患側皮皺加深增多。很多家長認為可能是因為孩子肥胖的原因,沒什麼大礙的。但部分家長帶著孩子到了醫院一檢查,卻被告知孩子是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看圖片上右臀明顯多出一條紋路,醫生讓隔幾天去做個髖關節的B超,B超出來了明顯右髖關節發育的不太好。

對於木子李這種愛刨根問底的人,肯定會問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醫生說:這種情況可能屬於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在我們國家女寶寶要比男寶寶多,一般臀位又比頭位發生的幾率要大。主要是跟在家裡的抱姿有關,習慣性雙腿並在一起抱,導致兩邊受力不均。

還有就是有的地方有習俗:用一個包被將新生兒包起來,外面再用布帶子將新生兒結結實實地捆起來,像一根蠟燭一樣,俗稱「蠟燭包」。貴陽市兒童醫院兒外科副主任陳後平說,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它會造成新生兒雙側髖關節外展受限,如果不糾正或治療,新生兒病情會發展為髖關節脫位,造成跛行、髖關節疼痛等,甚至終身殘疾。

醫生給了個髖關節功能訓練操,讓回家按照這個方法進行訓練,2個月後再複查。

孩子取仰臥位。

家長雙手握住孩子的雙膝關節(屈曲膝關節)

家長向兩側外展髖關節,外展到有抵抗再稍稍用力,不用把外側膝關節靠近及接觸床面。

使大腿內收,家長雙手握住兩側膝關節,使雙腿繞著髖關節輕輕由內而外外旋。

重複進行,可以選擇換尿布時,每次重複3組操。

還有可以用背帶把寶寶腿分開背著,還有在家抱的時候注意叉著抱。

我們回家按照這個訓練過後,2個月B超複查時,完全正常了。

最後諮詢了一下醫生,哪些人群更加需要注意呢?

習慣背嬰兒的民族發生率低;喜歡用捆綁方法的民族,其發生率明顯增高。(還好那會兒我婆婆說要給綁腿我沒同意呢!)

冬季出生的嬰兒,其發生率明顯增高。

臀位產發病率較高,國外約23%,上海26%,瀋陽28.5%,正常生產中只占5%;臀位產較頭位產高10倍;

剖腹產較陰 道產高,上海統計占30%,有顯著差異,同時發現剖腹產中體重重的嬰兒發病率高。

以上幾條除了第一條我們家小嘟全占了。難怪會這樣呢!

最後提醒一下:寶寶6個月以內是可以做髖關節B超的,但是超過6個月之後的話就需要拍X光片了。所以最好在產後新生兒健康檢查的時候讓醫生看一下,自己在家注意一下臀紋也可以,早發現早解決哦,在6個月以前寶寶治療最佳。因為新生兒期病理改變最輕,易於矯正。6個月以前大多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取得不錯的療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