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為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後北美十三州宣布獨立,這就是美國獨立戰爭,也稱革命戰爭。 雖然當時的清政府,沒有直接參與到戰爭中,但是卻對美國的獨立,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戰爭期間,為支付軍費,美國許多州都印發了大量的紙幣,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國庫空虛。當時的英國對美國實行貿易禁運,不僅取消了對北美原13個殖民地的一切貿易優惠,還刻意抬高美國商品的關稅,嚴禁美國船隻駛入加拿大與西印度群島。
在英國的強大壓力下,歐洲國家也不願意因為和美國接近而冒犯強大的英國。以前的「盟國」西班牙背信棄義,於1784年封鎖了密西西比河口,嚴禁美國船隻通行;曾經與美國並肩作戰的法國,勉強向美國開放了西印度群島的幾個港口,但只允許60噸以下的船隻出入。
美國一位學者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感慨地說:「當時美國沒有資源,沒有資本,沒有商業,沒有朋友。美國與歐洲的貿易變得困難重重,經濟面臨崩潰的危險。」 萬般無奈之下,美國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中國。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的「繁榮」十分羨慕。
1771年,費城的一份雜誌自豪地宣稱,北美農業已經成功引進了中國的稻米、高粱和豌豆。這份雜誌滿懷憧憬地預言:「美國有一天終將成為像中國那樣人口興旺、經濟繁榮的國家。」 1783年,莫里斯聯合紐約商界人士,共同購置了一艘商船及相關的貨物。這艘船,被命名為「中國皇后號」。
1785年5月15日,滿載中國貨物的「中國皇后號」回到紐約,美國報紙稱這次航行是「美國商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由於封鎖,美國人早早就有人等在碼頭,來搶購這批盼望已久的中國貨。 當時,中國商人也對處於困境的美國商人十分照顧,經常把貨物賒給資金不足的美國商人。
可另骨子裡「善良仁義」的中國人沒想到的是,在不久後的將來,他曾經「施捨」過的種族,竟然回調頭來「咬」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