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一大怪:一流人才競漢奸

@ 2017-01-28

中國歷史一大怪:一流人才競漢奸

20世紀30年代,日本全面侵華開始後,就面臨著這樣一個難題:戰線拉得太長,戰爭如何結束?一旦拿下整個中國,不到百萬日軍如何管理四億人口、地大物博的碩大國家?

吸取蒙古帝國與八旗鐵騎統治中國的經驗,他們當然就想到了尋找代理人這一招:以華制華,組建漢奸政權。當時日軍有個少將叫喜多誠一,是個著名的「中國通」,七七事變後他執掌華北特務機關,主要任務就是在中國境內策劃漢奸政權。他將尋找大漢奸的目光鎖定到三種人群: 1.曾任民國擔任總統、總理等要職的「一流人物」; 2.素無祖國觀念,又無抗日言行的人士; 3.對中國國民政府強烈不滿者。 按照這個標準,他左拉右抱,取得一系列「成果」。 自九一八事變日本進占中國東北,到1940年日軍占領中國半壁河山,日軍的占領區內,出現了大量與日本人合作的中國「名流」,他們前前後後建立了多個「兒皇帝」政權—— 「滿洲國」。1932年3月建立,「元首」系清末代皇帝溥儀。「首都」長春,「領土」包括東三省、內蒙東四盟、河北承德。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1935年10月建立,主席殷汝耕,政府所在地通州,「領土」包括河北大部及京郊地區。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37年12月建立, 主席王克敏。 「定都」北平,轄華北四省兩市。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1938年3月建立,「行政院長」梁鴻志,「首都」南京,下轄蘇、浙、皖3省和寧滬2個「特別市」。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1940年3月建立,「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汪精衛。「定都」南京,合併「中華民國維新政府」。雖標明系「中國中央政府」,但實際管轄區域只限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 以上這些「政權」,除「滿洲國」為滿人遺老所建外,其餘均為漢人創立,統稱「漢奸政權」恰如其分。 值得留意的是,在這些「漢奸政權」里效力的人數驚人。抗戰結束後,經過中國軍方統計,本土偽軍數量為118萬人,而這還不包括偽滿洲國和偽蒙古軍當時的40萬軍警,如果再加上各省縣偽地方政府武裝,逾200萬偽軍恐怕不虛。 這個數量,幾乎超過在華日本軍隊的數量兩倍。 除了數量,還有「質量」。漢奸政權里,雖然不少地痞無賴,但並非全是烏合之眾。不少偽政府官員,在民國中屬於「上流人物」,這些人文化水平都不低,多有一技之長,甚至才華橫溢,儼然屬於「一流漢奸」。 譬如「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主席殷汝耕,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精通日語與外交。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主席王克敏,晚清舉人出身,精通財政金融。 至於「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負責人梁鴻志,京師大學堂畢業,小時候便以「神童」聞名,以「東坡」自居。擅寫政論和「政府工作報告」,入仕後成為歷屆政府「秘書長」專業戶。而日本人來了,終於讓他當上了政府「總理」——「行政院長」。 「一流漢奸」里,還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作家——周作人,擅長寫作,尤其散文。日本東京大學就讀,北京大學執教。日本人來了,做了偽中華民國政府大吏,主管教育。 胡蘭成,民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丈夫。擅長寫作,精通書法。日本人占了南京,他也跑到偽政府做事,被委重任,主管宣傳。 這些「一流漢奸」,確屬「人才」,可為什麼當漢奸? 說起來,有些漢奸的形成是可憫的。 比如周作人。原本也是個有民族氣節的文人。他曾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員幹將,推崇個人主義,追求理想的新生活。他也曾是一個愛國者,青年時在上海外灘公園門口看見「犬與華人不能入」的招牌,他激憤不已;「九一八」事變後,他力主武力抵抗日本侵略,公開批判日本是法西斯政權。 但是,這樣的周作人,卻因為「生活所迫」,改變了民族立場。「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很多北方學者文人紛紛南下,而周作人因家裡人口太多(共有19人),行動不便,滯留北平沒有南下。 他想在淪陷區安靜地教書讀書。但他失業了,隨著生活的日益拮据,他支持不住了,終於應了外來統治者的聘。在日本人統治的「體制內」,他重新就業後,得到了一連串要職——先後擔任偽北大文學院院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委,偽教育總署督辦,偽北平圖書館館長,偽華北作家協會評議會主席,到後來,他主動謀求偽國府委員一職,因為後者「工資高」,可以多拿一點薪水。 隨著新老闆給與的錦衣玉食,他的民族氣節已隨風而逝。1942年12月9日的閱兵式上,周作人頭戴日本戰鬥帽,身著日本軍裝,儼然「二鬼子」,一代名仕的禮義廉恥消逝得無影蹤。 周作人這樣的漢奸,值得悲憫,但卻不值得肯定。因為當時淪陷區困難的文人多了,很多人寧可丟命都不投敵,何況丟飯碗就降?所以,終究可鄙。 更可鄙的是,這些「一流漢奸」的工作性質。他們都乾了什麼? 主要干兩件事:一是幫日本人打中國人;二是替日本人洗中國人的腦。 說得再簡練點,就是「幫凶」「愚導」。 我們在抗日片中經常能看到,每逢「鬼子進村」,總有偽軍如影相隨,比如對一個村莊進行掃蕩,往往是「一百個鬼子,二百個偽軍」開拔過來。這說明協助日軍作戰的漢奸軍隊,數量遠超過日本占領軍。比例大約超過1:2。什麼「治安軍」「皇協軍」「和平建國軍」,這些漢奸武裝五花八門,非常賣力地鎮壓反抗外敵統治的本族人,實在是為日軍在中國站穩腳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除了幫日本人打仗,還要幫日本造勢。因為漢奸中的文人,是不能上戰場的,他們領日本人發的薪水,主要任務是替日本洗中國人的腦,教本族人「數典忘祖」。 當時中國淪陷區的各個偽政權,都實行日本「欽定」教材。地理只講「本國地域」,不講「中國全境」。比如「滿洲國地理課本」,只講東北三省和內蒙東三盟的地貌。歷史課本也是如此,只講「靺鞨、高句麗」還有「遼、金、前清」等游牧民族歷史,絕不提漢民族歷史,意圖使東北與中國廣大地域、五千年華夏文明隔斷。 並且,這些偽政權的語文課本,還一再宣揚日本神功,是日本幫助黃種人從本國腐朽政權及白人殖民統治下的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天照大神」「天皇陛下」對中國「皇恩浩蕩」。儼然,日本天皇成了泱泱五千年華夏的「神靈」「太上皇」。 汪精衛組建的偽中華民國,在「愚導」方面也是不遺餘力。他們制定的「國定地理教科書」,順著日本「太上皇」的意,直接將東北劃出「中華民國」版圖,「國定地理教科書」則將東北的歷史朝代劃分為:肅慎、扶餘、高句麗、遼、金、元、清,隻字不提漢民族,為「滿洲國」存在合法性製造「史證」。 他們的所作所為,哪有本民族的起碼自尊?其不齒之為,只有這樣一句話可批註:無骨漢才終為奴。 沒有骨頭的人,即便不是酒囊飯袋,即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終究是當奴才的命。沒有骨頭的人物所表現的「才能」,充其量是「家奴本領」。 歷史上,漢民族一次又一次被少數民族征服統治,但總有一些「識時務者」,事後津津樂道先人同化外族之功。關於此等同化,我以為應屬「精神勝利法」的一種。譬如清兵入關,接受漢化,但可曾改變滿清權貴統治壓迫漢族的格局嗎?這好比一個家長向家丁學門手藝,但主與奴的關係並沒有改變。作為「師奴」,有何沾沾自喜? 抗戰中的「一流漢奸」,也時常為流逝的氣節辯解,他們常掛嘴邊的,是「曲線救國」這塊遮羞布。對此他們大言不慚,以為「救國理論」,其實那不過是 「無骨文化」對「同化之功」又一次現眼臆想。事實證明,那些無骨的「一流漢奸」無論怎麼「才藝表演」,到頭來,也只能給本民族平添羞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