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艦編隊在南海遭美日10架艦機跟蹤

@ 2016-05-28

經過連續23個晝夜、8000多海里的連續航行,由飛彈驅逐艦合肥艦、蘭州艦、廣州艦,飛彈護衛艦三亞艦、玉林艦,以及綜合補給艦洪湖艦組成的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

今天下午在完成艦炮實彈射擊訓練後,順利靠泊三亞某軍港,標誌著海軍年度首次常態化遠海訓練任務圓滿完成。

編隊5月4日上午自三亞出發,先後巡航西南沙海域,穿越巽他海峽、龍目海峽、望加錫海峽、巴士海峽等世界重要水道,在南海、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完成了保礁護航、協同反潛、合同攻擊、防空反導、特種作戰、反恐反海盜等20多個重難點科目。

經過連續23個晝夜、8000多海里的連續航行,由飛彈驅逐艦合肥艦、蘭州艦、廣州艦,飛彈護衛艦三亞艦、玉林艦,以及綜合補給艦洪湖艦組成的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

檢驗了海軍新型主戰艦艇、潛艇和航空兵的作戰能力,探索了遠海作戰體系支撐的方法路子,加強了海上編隊指揮信息系統的組網使用,強化了海軍力量的常態化運用,充分彰顯我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意志。

一是參訓艦艇先進,組成編隊的6艘艦艇,以首次執行遠海訓練任務就擔任指揮艦的最新型飛彈驅逐艦合肥艦為代表,涵蓋了海軍當前最先進的水面主戰艦艇;

二是對抗強度大,期間有3次多威脅條件下48小時不間斷對抗,1次連續24小時對抗;

三是隨機導調頻繁,全程突出實戰化,無預案、無腳本,臨機出題,「背靠背」對抗;

四是帶動兵力多,6艘艦艇已是近年來海軍遠航訓練最大編隊規模,一路上還帶動海軍部分西南沙守礁部隊、值班艦艇、潛艇、航空兵和岸導兵力參加,實現遠海訓練效益最大化。

除以上特點外,此次遠海訓練最突出的一點應是全程海空情複雜,編隊一路上曾先後被澳、美、日的艦機跟隨,包括各類艦艇5艘,偵察、巡邏機5架;

可以說帶動的外軍「參演」兵力不比我們少,極大鍛鍊提高了編隊官兵複雜海空情處置能力。

如今我海軍官兵已適應公海上的這種「常態」,對海上相遇規則(CUES)、國際慣例、避空要求等通用規則應用更加自信、嫻熟,英語交流也更加熟練,不僅能主動提醒外軍艦機跟我保持安全距離,還能根據需要及時做出各種應對,海空情處置更積極主動、靈活多樣。

4月29號下午15時左右,蘭州艦航行途中與美軍太平洋艦隊的約翰·斯坦尼斯(John C·Stennis,舷號74)航母編隊相遇。

4月29日,南海某海域,天氣晴,風速4.5米/秒,浪高0.5-1米,能見度5海里。

上午8時整,正在前往汶萊、新加坡參加東協防長擴大會議海上安全與反恐聯合演習的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蘭州」艦,開始了航渡途中第一次、也是受領任務以來第一次以聯演內容為背景的協同演練。

要知道,「蘭州」艦從準備到起航總共不過7天。隨艦直升機組和特戰隊等小組成員來自6個不同的單位,起航這天才剛剛登艦。要知道,他們即將參加的是18國聯演,一舉一動代表的可是中國海軍!

航行中的斯托克戴爾艦(前)和約翰·斯坦尼斯(後)

略經準備,甚至未經準備就出動參加多國聯演的「蘭州」艦,哪兒來的這份自信?

常態化遠航出訪讓聯演不再陌生

「一級戰鬥準備,艦員注意,接上級情況通報,前出搜索救援被T3恐怖組織劫持的『AVATAR』號商船……」

響亮的廣播聲音未落,從過道傳來一陣急促有序的腳步聲,也就短短十幾秒,又迅速恢復了常態,整個艦艇內部只剩下機器低沉的轟鳴。

悄無聲息的只是表面,駕駛室、作戰室、集控室、機庫內,以及艦尾飛行甲板上,航海、通信、情電、動力、帆纜、防化、航空等部門人員嚴陣以待,此時的「蘭州」艦就像一隻弓背貓腰只待出擊的獵豹。

指揮這次演練的,是80後實習艦長朱正中。不同於平時實戰訓練需要坐鎮作戰室,他正站在駕駛室內,用一個個口令指揮著這次協同演練。

「幾年前可能需要準備1至2個月,如今最多一個星期。畢竟,我們近3年的出訪聯演次數是之前8年的兩倍,常態化的遠航出訪讓『蘭州』艦對聯演不再陌生。」朱正中解釋說。

朱艦長的指令帶著一點點湖南口音,但清晰、從容。

「算上亞丁灣護航,『蘭州』艦3年來執行的非戰爭軍事行動就有6次,更何況還有每年幾次的遠洋訓練,現在面對遠航任務,我們已經可以說走就走。」

有同樣感受的不止朱艦長。駕駛室內,朱艦長身後的上等兵,那個正穩穩把著舵輪的女操舵手孟佳麗,上艦不到一年已3次隨艦遠航,稚嫩美麗的小臉透著一股子與年紀不太相符的沉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