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6年5月27日,日本三重縣誌摩市,G7峰會第二日,與會領導人舉行會晤和磋商。 東方IC 圖
七國集團(G7)峰會正在日本召開,非成員國中國不在場,但並不妨礙中國成為焦點,而靶心正是目前正處於「內憂外患」的中國鋼鐵行業。
據路透社27日報道,G7稱全球工業產能過剩,尤其是鋼鐵行業,「給全球帶來緊迫的結構性挑戰」。就在G7峰會召開前夕,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稱,「如果有人要扭曲市場,歐洲不能毫無防備」。容克將歐盟的就業問題歸咎於中國鋼鐵,稱中國的過剩產能相當於歐盟年鋼產量的兩倍,促成了2008年以來成千上萬工作崗位的流失。
G7在峰會召開前夕,還收到到全球12個鋼鐵聯盟的公開信敦促,要求討論內容必須包括中國鋼鐵供應過剩的情況。
中國鋼鐵行業進入2016年後,在內外形勢上可謂冰火兩重天。在內,效益不斷下滑的鋼鐵行業正式進入了冰凍期。在外,由於全球抵制鋼鐵情緒日益嚴重,出口形勢如臨火烤。
歐美抵制中國鋼鐵愈演愈烈
就在G7峰會召開的首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26日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輸美碳鋼與合金鋼發起337調查,這是美國首度對中國鋼鐵公司發起類似調查。337調查指的是ITC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
同時,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在1個月前提的最初申訴在26日也有了新進展。ITC決定調查中國數十家鋼鐵企業是否盜竊商業機密。美國鋼鐵公司此前申訴稱,黑客竊取了新一代輕型高強度鋼的生產技術數據,使競爭對手中國寶鋼能夠更快地複製這項該公司花費10年時間開發的產品。寶鋼則於早前回應稱「無稽之談」。
此次在日本齊聚的G7在開會前夕還受到了全球12個鋼鐵聯盟的敦促。25日,12個鋼鐵行業組織和生產商對G7領袖發出多封公開信,表示討論內容必須包括對那些不尊重市場經濟環境的國家採取行動,尤其是中國,且必須應對供應過剩的情況。
歐洲鋼鐵組織EUROFER總幹事Axel Eggert在電郵聲明中表示,「如果國家支持的企業不經濟運營造成全球產能持續過剩,將威脅到沒有或很少受到政府支持之企業的生存。」EUROFER認為問題的根源顯然在於中國,截至2015年,中國占全球鋼鐵的產能已增長至50%,2000年時為15%。
歐美各國不僅對中國鋼鐵出口設置貿易壁壘,以此保護本國企業,更試圖阻礙中國在加入WTO滿15周年之際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拒絕放鬆對中國的反傾銷禁令。
而在過去的2015年,美國已取代印度成為反傾銷和其他貿易保護案件的最大發起國,中國及中國鋼鐵行業正式美國的最大目標。此外,全球範圍在2015年發起的233起反傾銷案件中,針對金屬行業的案件占比達創紀錄的46%,幾乎全部是針對鋼鐵行業的案件。
尷尬時刻,中國接棒鋼鐵製造中心
中國鋼鐵工業成為眾矢之的已成不可迴避之態勢。
背後的原因則在於,隨著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包括鋼鐵在內的大多數大宗商品呈現嚴重產能過剩。鋼鐵價格的持續下滑讓成本高企的歐美鋼鐵企業日益捉襟見肘,工廠的大量倒閉導致本國鋼鐵工人飯碗被砸。與此同時,恰逢世界鋼鐵製造中心歷經英國、歐洲其他國家、美國、日本之後移到中國。目前,中國鋼鐵產量占全球的半壁江山。
事實上,歐美日指責中國鋼鐵行業對本國鋼鐵企業造成的影響,在中國也同樣存在。中國鋼鐵工業目前正面臨全行業虧損、職工分流等問題。中國政府也在2016年對包括鋼鐵在內的過剩行業發起正式去產能號令,計劃在未來5年內壓縮1-1.5億噸過剩鋼鐵產能。受中央財政特為去產能設立的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影響,中國各地政府還將去產能目標制定得遠超於中央計劃。
就上述12個鋼鐵聯盟要求G7抵制中國鋼鐵一事,在26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鋼鐵出口總量中只有7.6%是對歐出口,歐盟鋼鐵進口總量只有14%來自中國。把歐洲鋼鐵行業困境歸咎於中國顯然說不通。
華春瑩認為,當前鋼鐵產能過剩是全球經濟增長復甦乏力和需求萎縮,特別是發達經濟體長期需求疲軟的結果,根本出路在於推動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復甦。國際社會應該同舟共濟,攜手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從而尋求從根本上解決有關問題。
對於另一項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華春瑩表示,世貿組織規則中並沒有所謂「市場經濟地位」的概念。不管承認還是不承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5%。那些抱殘守缺的人應該睜眼看世界、睜眼看中國,把眼光放長遠些,把心態放正常些。
華春瑩進一步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這是世貿組織所有成員都應該而且必須遵守的國際條約義務。歐盟作為世貿組織重要成員,應該講信守法,無條件履行,不能討價還價,更不能不講信譽,不守承諾,無理取鬧。
而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前主席丹尼爾·皮爾遜則認為,訴諸貿易救濟措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鋼鐵業的問題,反倒會抬高國內鋼鐵產品價格,增加美國製造業生產成本,最終損害美國整體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