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得本地首個巴士路線配套經營權的英國巴士業者Tower Transit,明天起正式接手部分路線。巴士服務日後有望更準時,巴士姍姍來遲、同一路線兩三輛巴士一起到站的情況將會明顯減少。
特地從英國飛來新加坡視察業務、確保交接順利的Tower Transit主席史密斯(Neil Smith)昨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強調,公司會嚴格遵循陸路交通管理局列下的服務標準,通過裕廊西武林(Bulim)車廠的巴士運作控制中心緊密監督巴士在路上穿行的情況,確保公司每輛巴士準時到站,更為可靠。
Tower Transit將分三個階段接手26條巴士路線,明天首階段移交的路線共有九條(77、106、173、177、189、941、945、947和990號巴士),其餘路線將分別在下月12日(六條路線)和26日(11條路線)移交。
這26條巴士路線是從武吉巴督、金文泰和裕廊東巴士轉換站開往勿洛、濱海中心、珊頓道和大巴窯的轉換站。
談及乘客可期待怎樣不同的服務,史密斯受訪時指出,該公司聘用的巴士車長較年輕,有四分之三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他們接受了多方面的培訓,都殷切期盼正式開車載客。
更多車長和巴士待命
史密斯也說,為確保服務交接順利,公司共聘用了812名車長,比原先計劃招聘的750人來得多。明天投入運作時,也會安排多餘車隊隨時待命,應付突髮狀況。
Tower Transit明天接管的九條路線原本由SMRT提供。這些路線星期天原本需出動60輛巴士載客,星期一則需90多輛,但接管初期,Tower Transit會有120多輛巴士待命。萬一有巴士拋錨或車長拿病假,可隨時調動資源。
此外,約280個之前從事其他行業的「新手」車長,服務初期每人會有一名資深車長全程伴隨,協助他們應付公路上的狀況。
史密斯指出,公司上下已做足準備,確保一切順利。
「在2013年,我們在雪梨接管了一些路線,第一天開業清晨車長還未開車時,就發現車資收費系統故障。我馬上指示車長照常開車,並讓他告訴乘客,我們是新接手的業者,第一天全程不收費。
「沒人能擔保完全不出狀況,但我們已做了很充分的準備,也為員工提供許多培訓,萬一發生狀況,得優先確保乘客不受影響。若第一天車資收費系統故障,車長會照常出車提供服務。」
Tower Transit是在去年5月贏得首個按新的政府發包模式頒發的巴士配套經營權,成為本地第三家公共巴士經營者。它的五年合約服務費總值約5億5600萬元,車資收入全數歸政府,如果表現良好,合約可延長兩年。
該公司將使用陸交局購買的新綠色巴士載客,也會接收新捷運和SMRT的部分車隊。
在交通運輸業積累40多年經驗的史密斯說:「我有信心在開業幾個月後,乘客在回顧我們提供的服務時,會覺得巴士服務改善了。
「我們也希望能提倡社區精神,鼓勵乘客給車長打氣加油。部分車長以前沒有從事過這個行業,開始可能會有點緊張,如果乘客能友善一點,給車長打氣,相信會有很大幫助。」
Tower Transit將競標
第三個巴士路線配套
第三個巴士路線配套預料將在不久後推出市場供海內外業者投標,Tower Transit主席史密斯表明,公司將參與競標。
希望紮根本地
拓展亞洲業務
史密斯昨天受訪時強調,Tower Transit希望在新加坡長久紮根,如果能爭取到多一個巴士配套的經營權,對公司不只較具規模經濟效益,往後也有更多資源聘用專才、擴大在這個行業的專門知識。
史密斯解釋:「按照公司現有規模,有些工作可能只需聘用一個人,但如果標得多一個配套,可招聘兩個人,這些員工所做的工作也可以比較精專一點。」
史密斯進一步指出,巴士服務行業的利潤不是很高,所以較大規模總有幫助。「我們把新加坡視為公司進軍亞洲市場的基地,相信我們能為陸交局提供很好的服務。亞洲有許多市場向新加坡看齊,我們希望能在中期內,從這裡出發,擴展公司在亞洲的業務。」
政府在2008年開始醞釀開放公共巴士服務市場。另一家英國巴士業者Go-Ahead集團(在本地取名「前進新加坡公司」)在去年11月標得第二個巴士路線配套經營權,今年9月起將逐步接手經營25條路線。
為吸引更多人加入,這兩家「過江龍」為新加坡籍車長提供較高的底薪,女車長還可享有26周的有薪產假。車長也不需要為巴士添油、洗車或泊車,可專注於駕駛。
在史密斯看來,自一年前Tower Transit標得首個巴士配套以來,公司為本地巴士業帶來的最大改變,在於讓這個行業更具吸引力,人們如今以更正面的眼光看待車長這個職業。
此外,Tower Transit也引進新科技,包括在巴士上裝置新儀器,如果車長緊急剎車或猛踩油門,儀器會亮起小紅燈,提醒車長安全駕駛。如果車長開車順暢,系統也會統計有關資料,保持安全記錄的車長每月可憑積分額外獲得獎勵金。
我們讓巴士行業更具吸引力,人們如今以更正面的眼光看待車長這個職業。
——Tower Transit主席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