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海軍取得了大發展,新艦如同「下餃子」一樣下水,世界第二海軍的頭銜跑不掉了。航空母艦有了,大型防空驅逐艦不缺了,好象幾乎擁有的東西都是新型的,十年以上艦齡即可稱為老艦,甚至加一個「落伍」的標註!
以前防空是我們的最大問題,如今隨著紅旗9與紅旗16的列裝,這個問題得到很大的改觀,但是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到面前,那就是艦艇的近程防禦問題,最近軟硬手段,我們都有了。可是現代技術發展很快,面對新一代反艦飛彈,我們不敢說沒問題。
現代反艦飛彈的技術發展趨勢為高速,亞音速飛彈已經沒有發展前途了,幾倍音速的末端速度將成為常態。最近美軍終於認識到自身的反艦能力不足,老舊的捕魚叉式反艦飛彈已滿足不了要求,研製全新飛彈又太費時間,於是提出兩個應急方案,一是,開發戰斧式巡航飛彈的反艦型,由於是高亞音速飛彈,效果有限。二是,用標準防空飛彈改為反艦飛彈,這才是真正值得注意的,它以高速為突防手段。以防空飛彈實施反艦作戰,早已不是什麼技術問題,美軍多少年前即進行過試驗,顯現其在反艦方面的巨大潛力,主要是速度快,以那時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攔截,對目標有相當大的摧毀能力,也因此美國稱之:無堅不摧!
如何攔截超音速飛彈成為新一課題,其實我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了,列裝沒多久的730近防炮被更好的1130近防炮代替了,還準備了新一代近程防空飛彈,提前構成了一個相當完善的硬防禦手段。
這就是海紅旗10,早在2009年時,以FL-3000N近防系統的名義公開展示,由於其外形與美國的海拉姆飛彈非常類似,從而得了一個「中國拉姆」之稱,隨著更多信息的公開,它與海拉姆的差別越來越明顯,可以說兩者採用了相同的設計理念,但是具體的技術路線完全不一樣。
由於考慮到中小艦艇上的使用,所以它沒有採用非常流行的垂直發射系統,而是集成式發射箱,類似於多管火箭炮,飛彈差不多與火箭彈一樣,採用運輸/發射包裝管,所以顯得粗壯了一點,實際飛彈的直徑在120毫米以上,長度達到2米。從發射裝置的設計與飛彈的外形設計確實與海拉姆非常類似,可是它們的細節差異太大,尺寸也對不上號。
雖說兩者的都採用了雷達和紅外雙制導系統,但是海紅旗10的系統更為先進,其中雷達制導系統具體有反輻射功能,可以跟蹤反艦飛彈主動雷達制導系統的信號;紅外導引頭採用了紅外成像技術,抗干擾能力強。
這種復合制導模式對亞音速和超音速反艦飛彈均有很高的攔截能力,具備發射後不管的功能,可以同時對抗多個來襲目標的飽和攻擊。按早期的介紹,它可有效攔截各種類型的反艦飛彈,可摧毀距海面1點5米以上的目標。至於它的射程,對低速目標射程為9千米,對高速目標射程為6千米,正好補充了海紅旗16與近防炮之間的火力空白區。
整個系統相當簡單,只需要一個控制台,加一個發射系統,其它則可以由其它艦載預警及火控雷達來提供支援,事實上它是做為整個艦載武器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設計,不要求擁有獨立的預警及火控雷達系統等,這樣它就具備極為靈活的適應性,可以安裝到各類不同的艦艇上。
目前已知投入使用的發射裝置有三種,24聯型用於最新的052D型驅逐艦,18聯型可見於「遼寧」號航空母艦上,8聯型為056型護衛艦專用,近期更發展其已應用到舊艦改裝上,代替了原有的海紅旗7。
美軍計劃中的標準反艦飛彈與海紅旗10與1130近防炮可以為一對攻防的對手,一邊試圖以高速突防,一邊則針對性的實施防禦,以攔截為目標,特別是海紅旗10,它的設計非常針對以雷達制導的標準飛彈,所以在美國人公開有關標準反艦計劃之後,我軍馬上公開試射了海紅旗10,以表明堅決回擊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