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成龍。成龍能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功夫巨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創新和變通。他將武術與戲曲雜耍嫁接,在注重動作的觀賞性的同時,大幅度地降低了功夫電影中常見的血腥暴力場面,並由此開創出功夫喜劇的先河。當功夫喜劇開始泛濫時,他又打出高危動作、杜絕替身的招牌,還吸收了好萊塢的各種電影元素,從而形成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
第九名:吳京。1989年進入北京市武術隊。1994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精英賽槍術、對練冠軍。吳京的武打身手不錯 。他以其正邪兼顧的氣質參演過多部動作片。從功夫小子到功夫明星,再到功夫片導演,吳京嘗試了多個不同的身份。
第八名:趙文卓。趙文卓從小學習武術,1990年考進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1990年獲中國全國錦標賽少年冠軍、1991年獲中國全國大學生比賽全能冠軍、全國武術冠軍,並當選中國國家武英級運動健將。張國榮評價趙文卓太正直不適合娛樂圈,如今的趙文卓依然一如既往堅持這股「正氣」,他是熒幕前的「俠客」,生活中的「君子」
第七名:甄子丹。甄子丹的母親麥寶嬋女士是國際武術家和太極拳師,因此他自幼便隨母習武,同時接觸太極等傳統中國功夫和西洋拳術,為他打好優良的傳統武術根基。與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相比,甄子丹的動作瀟灑,給人一種凌厲的酷感,他既精幕後武指,又擅台前猛打,形象不錯,實力超群、身才了得。甄子丹的動作乾淨利落,凌厲迅猛,爆發力強,充滿力度與視覺觀賞性,在香港
第六名:鄒兆龍。鄒兆龍武功好,香港又盛產功夫片,在香港立足沒有什麼問題。但因為沒人力捧,只能充當反派第一殺手之類的大配角,而無法成為舉足輕重的大明星。鄒兆龍多年以來一直以大反派形象示人。在許多經典的功夫片中,他是唯一能與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對打抗衡的人,唯一的遺憾是鄒那麼好的身手卻沒有拿過武術冠軍。
第五名:李連杰。連續5屆全國全能武術冠軍,李連杰的功夫實力有目共睹。李連杰早年曾經出演過《少林寺》和《黃飛鴻》等武俠電影,後來經過多年打拚,成為了享譽國際的功夫明星。2008年底李連杰登上《時代》周刊封面,被譽為締造了從武術家變成慈善家的「傑世紀」
第四名:於承惠。仙風道骨,一代武術宗師,被稱為劍聖。從武術冠軍,到機械廠工人、到武館教練、到武打明星、到劍術大師,於承惠一生波折。於承惠從武術表演到武術影視,從武術影視到武術文化,一切皆源自武術。他是傑出的武術家,尤以劍術為最精,是以「武魂」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學長者,他能在影視中全方位地展現其武學精髓及哲學思想。
( 第三名:陳惠敏。1972年,陳惠敏代表香港參加東南亞拳賽將對手打敗贏得冠軍,所以有「拳有陳惠敏腿有李小龍」之稱。1983年,陳惠敏參加「世界精英搏擊大賽」,僅用35秒便擊倒日籍拳手森崎剛。
第二名:周比利。1982年,奪得加拿大輕量級自由搏擊冠軍;1985年勇奪世界輕中量級自由搏擊冠軍,2002年,大勝伊朗拳王。周比利的力量明顯的強於一般動作演員,他的打法比較硬朗,乾脆,不華麗,長相也比較惡, 在《精武英雄》里中,周比利完全把「殺人機器」的癲狂無情與絕世殺氣釋放殆盡,叫人不寒而慄心中卻又敬畏三分。
第一名:李小龍。被稱為武聖,世界十大武術家之首。他的出擊速度比一般人快兩倍,他的拳術、步法和他的踢技確實超群,如果說有武者為王,小龍則是王中之王,他是那個時代里最出類拔萃的頂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