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何在三四線城市做火幾十家餐廳?

@ 2016-05-27

餐飲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有沒有一條捷徑,可以讓餐飲人走的輕鬆,賺錢容易的模式呢?

老阿爸野魚館的創始人周晟,在環蘇、滬等三、四線城市,多年來創立3個不同品牌,開了20多家分店,且家家成為當地第一的經驗告訴你,真的有這麼一條路,可以讓餐飲之路走的更穩妥輕鬆一些。

發現土菜商機,連開六家店

在開老阿爸野魚館之前,周晟開過各種小餐館,賣過麵條,炒飯,快餐,米線,「啥都做過,從99年到07年,8年時間就一直在餐飲界摸索。 」

直到07年,一個念頭從周晟腦子裡冒了出來。「當時,就想著把自己老家山裡的好吃的搬出來」,在這個念頭的指引下,周晟專門跑回老家浙江衢州,引進了山裡的鮮魚和各種土菜來做試驗,結果在江蘇崑山很受歡迎。隨後,這家專門做江浙地區山里土菜的野魚館在崑山地區誕生了。

按照只挖掘山里土菜的思路,幾年時間,周晟一口氣在崑山、太倉,環蘇州等三四線城市開了6家店。

據了解,他家店面積最小的400平米,開在有250萬人口的崑山,月營業額100萬;有的店開在只有10幾萬人的小鎮上,500平米,月營業額80萬;「每家店一開,都很快就成了當地的第一。」

餐廳發展受阻的神秘瓶頸

到2011年,老阿爸野魚館開到了第6家分店,這時,周晟發現,「餐廳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最主要的就是團隊沒跟上來,以前店裡,我一個人跑東跑西,就可以應付,店多了之後,跑不過來了。」周晟說,「從那年起,也就停止了對野魚館的發展,專心成立公司,開始做團隊。」

同時,周晟還發現,這6家店,「面積從開始的三、四百平,開到最大的2000平米,裝修也越來越好,但大店的收益還沒小店高。」

而且,六家店,其中兩家分別開到了上海和蘇州,「發現,在上海和蘇州開店,雖然投入很多,但沒什麼知名度,而在崑山、太倉等地,一開就火,反而很有名氣。」

分析自身企業優勢及可提升點

在做團隊時,恰好市場上快時尚餐廳很火,周晟就又創立了客單價50元左右的快時尚品牌「一塊七」,首家店在崑山開張,生意火爆,兩年時間,迅速開到了九家店。至今已有二十多家店,並且不加盟,全部直營。

「一塊七的效益要好於老阿爸野魚館,400平米的店,一個月能做到100萬往上」,但是,經過對前後兩個品牌的總結,以及市場實際情況分析:

1野魚館的山裡土菜無對手競爭

「雖然一塊七中式快餐很火,生意很好,但是市場同類產品很多,競爭很激烈。老阿爸野魚雖然單店盈利不如一塊七,但市場上幾乎沒有同類產品的競爭。」

而且野魚館的土菜,在原材料採購、技術壁壘方面,相對中式快餐要高,同行要模仿,不是那麼容易。

2野魚館位置好一點,生意會更好

周晟回顧幾年開店,野魚館因為創業初期,實力有限,幾家店的選址都很不理想,位置都很偏。「當時,有家店,客人要過來吃飯,都要打三遍電話才能找到。」

「野魚館位置偏,生意還很好,它吸引了不止周圍社區的人,還有很多人是專門開車來吃的。」

反觀一塊七,每家店的位置都相對野魚館要好,人流量大,坪效很高。「也是由一塊七發現,如果野魚館的位置找好一點,店面積再經濟點,那麼,野魚館的坪效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周晟說,「野魚館還是最有潛力的。」

最突出自己特點的兩招改革

也依著周晟的戰略,老阿爸這幾年已經攻破了蘇州周邊的好幾個縣區,如今,他們正計劃著全面進軍蘇州,要把野魚館和一塊七都做成蘇州第一。

2015年04月,在不斷做透縣區的同時,周晟對自己在蘇州的店進行了改革,更加突出了自身的特色,強化了老阿爸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1廚房用山區老阿姨代替專業大廚

在老阿爸野魚館的廚房,你會發現6個廚師裡,有4個是山里來的阿姨在掌勺炒菜。

「這些阿姨炒的都是山里土菜,都是純正的山裡味道。」周晟說。

據了解,換成阿姨炒菜後,不僅炒的土菜味道更地道了,而且人力成本也下降了許多。配廚師的灶位,現在只負責工藝比較複雜的菜品烹飪。

「以前一個灶位,至少得三個人,一個廚師,再配兩個幫手。現在一個阿姨,就可以負責一個灶位。」

2廚房兩個明檔,分口字型和一字形展示

老阿爸野魚館的明檔很出眾,一進門就能看到類似舞台表演一樣的效果。

它家的明檔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表演性強的產品,在外側做了一個「口」字形的環繞明檔,圍繞明檔,用亮度大的燈光照射,頗有舞台效果。

還有一部分明檔是炒菜等烹飪製作,呈「一」字形展示,是在一個玻璃隔斷後操作,在明檔前的玻璃隔斷上,有標牌註明明檔後操作人的身份和照片。

三四線城市開餐廳的幾個優勢

2014年,周晟決定,「公司發展的重心還是放在效益第二的老阿爸野魚館上。」與此同時,周晟吸取此前進軍上海最後撤店的教訓,他決定,把重心先放在三四線城市。

「我把崑山當地做透了,再一家家的攻周圍的同等城市,只把三四線城市做好了,做這些地方的老大,之後要發展,再去一線城市插旗。」

周晟介紹,在三四線城市,有如下優點:

1低廉的租金,不亞於一線的營業額

在一線城市,租金高昂,很多餐廳都淪為替房東打工,「但在三四線城市,租金低廉,可以讓餐廳成本下降很多,而且營業額還不比一線城市低。」

比如,野魚館在一個只有十幾萬人的小鎮,店面500平米,月營業額80萬,租金每年只有十幾萬。

2一線品牌不來搶市場,稍努力就是老大

在三四線城市,一般一線品牌不屑於過來,市場橫向競爭壓力就會減小。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把自己內功修煉好了,產品做好了,就能很容易做到當地最好。」

3站穩了三四線,再攻一二線就無壓力了

在三四線城市站穩了,「其實錢也夠賺了」,這時候,「有實力了,再去攻占一二線城市」,就會穩妥許多。

餐飲裡,越複雜的路越好走

回顧十八年的餐飲路,周晟感慨,一路坎坷走來,吃了不少虧,交了不少學費,也越來越領悟到,其實餐飲中,往往最難的路才是最好走的;最簡單的產品,才是最好的。

普遍的觀念裡,單品好做,中餐難做。「比如火鍋、烤魚,技術難度相對低,好複製,賺錢又快,人們就都去做了。而中餐,因為工序繁多,難度相對大,人們反而不願意沉澱下來去做。」

「這樣一來,只要堅持下來,難做的中餐,反而會變得簡單,如果產品再有些特色,路就會越走越輕鬆。」

至於產品,「也不是越複雜越好,有時候,最原生態的食材,最傳統的手藝,最簡單的做法,才是最好的味道,才是最受歡迎的產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