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慘的是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 2016-05-26

孩子最慘的是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文|慧超 出處|思維補丁

01

長久以來,我這個人一直秉承「不做虧心事,不敬鬼神威」的簡單樸素願望,儘可能地不去麻煩各位仙佛菩薩。不過,我得說,最近我在寺廟中十分虔誠地許了一個願望,我跪在僵硬忙碌的佛像下,希望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小姑娘。

說來真是不巧,這寺中多是求子的人,當時我旁邊的就是一位,我見她一百一百的往功德箱裡扔錢,十分眼饞。然後她跪在我旁邊像念經一樣吐出來一連串的佛門詞彙: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弟子現在受到求子的困擾,祈求您的加持,祈願觀音大士,千眼照見,千手護持,加持弟子能求得福德智慧之子,弟子一定去惡從善,放生布施……

坦白說,我覺得這種許願不是很好,有辱佛格,畢竟人家菩薩都那麼牛逼了,還能在乎你這點「回扣」嘛。不過,這一套詞彙下來,讓我十分汗顏,整的我在菩薩面前像鬧著玩似的,十分不專業,作為摩羯座,我厭惡所有的不專業,所以我就宏願短述,念叨了一句:願菩薩能賜我一個女兒!

菩薩倒是沒什麼表示,但我看到旁邊求子的女人給了我一個白眼,這讓我十分不好意思,因為我覺得我的願望令她在許願的時候動了嗔念,真是阿彌陀佛,祝她如願吧!

之所以談到我對佛祖許下的願望,是因為前些日子和不少朋友交流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我尚未為人父,對教育子女一事看的十分嚴肅和審慎。我向朋友表示自己想要一個女兒,朋友說她也喜歡女兒,但還是希望自己生一個兒子,因為她覺得女兒大了實在令人操心:「總擔心一個小姑娘在社會上吃虧,長大了又不好管,還是兒子大了省心」。

但她對我說:慧超你應該會是一名好父親,如果你有個女兒,大抵會乖巧聽話吧,以你的見識和三觀,一定會給女兒規劃一條妝滿鮮花的成功路吧?

我不知道朋友對我的自信從何而來,坦白說,我經常被一種巨大的失敗感所裹挾,然後陷入難以名狀的自卑之中,而在教育子女這件事上,我的父親簡直毫無建樹,我幾乎不記得我在童年時和父親有過像樣的交流,這樣,我就喪失了一個成為「好爸爸」的先決靶向。

02

長久以來,中國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容易呈現兩個極端:一種是「管生不管教」的純天然野外散養方式,孩子拜天地為師,非常容易長成一個瘋子;一種是「規劃至咽氣」的為你好式監獄化教育方式,父母為孩子用自己的規矩畫一個小圈子,畫出了從出生到死的路線,這儼然是一座森然城堡,每一根冰冷的鋼筋都經過父母的深思熟慮,子女不得反抗。

對於如何培養出一名好姑娘這件事兒,我是惶恐的。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男權思維鼎盛的社會中,培養一名三觀正確志趣文藝的姑娘似乎是存在天然的門檻的,誠如理察·賴特(Richard Wright)在《黑孩子》中說的那樣:一個美國年輕黑人的雄心壯志從一開始就受到阻礙,他要堅持的鬥爭僅僅是為了提升到白人的地位。

這句話在中國也可以翻譯成:一個中國年輕姑娘的雄心壯志從一開始就受到阻礙,她要堅持的鬥爭僅僅是為了從「女人」的偏見中提升到「人」的地位。

世事嬗變,我最恐懼的是,自己有一天也會思維僵固,仗著自己父親的身份和力量資源上的優勢,對自己的女兒頤指氣使,變成自己孩童時期最討厭的那種人,左一個「我是為你好」,右一個「老子是過來人」,一副洞悉了世間真理的老混蛋模樣。

我對尚未出世的女兒的恐懼還在於,害怕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地活成了曾經我的樣子,或者說漸漸地活成了我潛意識中的模樣。

有那麼一段時間,市面上流行一種異形水果,西瓜不再是橢圓形,而變成了方形乃至心形,十分新奇,不少人趨之若鶩地買回家。

我一直對這種人為的怪胎敬而遠之,因為我知道那些正方形西瓜,都是在幼小時被禁錮在一個方形的鐵盒子中,欲得自由而不能。外表四平八穩,內心卻極度扭曲!這種西瓜扭曲的表現就是,不僅難吃,而且皮異常之厚,尤其在方形的稜角處。

人總是喜歡扭曲一些原本應該舒展的生命,對於為人父母者也是一樣,何況孩子不是西瓜,強扭之下,只能結出來心理變態的果實。

我總覺得,在中國的家庭教育觀念之下,年輕人要想真正成熟,就一定要儘早和自己的父母分開,獨立生活,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這話未免武斷,但不可否認,為數不少的中國父母,在培養孩子個性層面,並不合格。

我覺得這世界上最慘的孩子就是那種變成方形的西瓜。

03

許多父母將自己人生中的不完美和不完整刻在心裡,然後成為自己不合理教育的規範,這種帶有父母人生陰影的潛意識中的教育願景,常常會令父母們錯誤地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

他們會開始夢想自己的孩子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自己曾經錯過或遺失的美好,這其中甚至包含了許多父母曾經夢想卻未嘗試過的事情,比如很多父母連樂譜都不認識,卻立志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成為一個鋼琴家,「你就是下一個郎朗」什麼的,而他們的孩子要麼反抗,要麼用孝順的繩子將自己五花大綁,跳進方方正正的「鐵盒子」中,成為祭品。

的確有不少父母完全不懂教育和兒童心理,卻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天,神奇地在自己的腦門上貼上了一個「教育大師」的標籤,覺得只要孩子按照自己規劃的路線行進,一定會抵達極樂世界,然後帶著全家雞犬升天。

我得對自己說,還有一種「來自父母愚蠢的愛」必須在未來警惕:出於對子女全然無私的愛,父母們儘自己的一切能力,將子女托舉至自己的頭頂,動用一切手段,讓子女服從自己的規範,他們希望子女繞過自己曾經掉過的坑。

父母在如此的任勞任怨之下,不免開始天真地認為自己的辛苦與血汗不會白費,孩子一定會按照自己心中的預期一步步走高。因此,當子女的路線和思想稍稍出現一點預期之外的偏差,父母的失落和怒意即呈現一種不可抑制的狀態,實際上,這更多的是父母對自己潛意識之中那個「完美孩子」的期盼所導致,而那個「完美孩子」往往源於父母對自己曾經人生過往的不滿意。

我常常覺得,中國父母最不可理喻的教育觀念恰恰在於:不允許孩子犯錯!

我將時刻提醒我自己,千萬不要將自己心中的「未完成」綁到孩子身上。比如,但凡讀過幾本書寫過幾篇文章的人都不免有個作家夢,我的文字寫的很爛,這輩子與作家無緣。但我絕不該將這樣的夙願轉移到自己的女兒身上(除非她自己願意)。海明威說,幸福的童年是作家最大的不幸,我可下不去這個手,把自己女兒的童年毀的支離破碎,我實在希望我能給自己的女兒一個幸福和完整的童年。

你撫著滿身的傷口說,我都是為你好,我是怕你受傷,所以你不要去接觸那些危險和髒污的境地與人。你說粗茶淡飯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美,這些發心和勸慰本身或許蘊含一定的人生經驗,問題是,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陷阱里的臭狗屎,孩子都沒碰過。

所以,你覺得這些自以為是的規劃和勸慰,對一個充滿好奇感的孩子,能有多大的說服力呢?這麼說吧,除了溺水的人,又有誰會覺得空氣珍貴呢?

如果她真的遵從你劃定的路線和生活準則,按部就班地在「圍城」中打轉,並且心甘情願,我覺得,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怕了,因為作為父母,你成功地扼殺了一個孩子,扼殺了一個新鮮世界觀的好奇心!所以,我一直覺得過於聽話的孩子其實挺可憐。

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世間皆墨,唯你驚艷」。舐犢情深,這無可厚非,但最好不要看著自己孩子遠去的背景,夕陽斜暉,倒映的卻是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你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他們該有自己的軌跡和思想。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將你氣的半死的時候,你覺得你的孩子儼然已經離經叛道到令你想斷絕父子關係的時候,也許你可以拿出紀伯倫(Kahlil •Gibran)的這首詩再讀一下: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借你而來卻不因你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作者簡介:慧超,公關男一隻。 新浪微博@光影吳紀,個人微信公眾號:思維補丁(ID:LostAndLoser),語關一切常識。本文經授權發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