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脫臼了,強拉要不得要不得要不得

@ 2016-05-26

寶脫臼了,強拉要不得要不得要不得

小傢伙一天天長大,呃,或者說一天天調皮起來,麻麻就要360°安全防範起來,

特別是那些不顯山顯水、沒有致命危害,偏偏夠折騰的貨,發現起來就需要專業儲備,很考驗粑粑麻麻哦。

這一次,小南說說哪個貨呢?脫臼。

首先,得分辨出啥情況下,寶脫臼了吧?判斷依據是:

觀察寶的關節結構和形態是否正常。

寶的關節處是否劇烈疼痛。

關節部位是否腫脹。

出現了哎,寶關節脫臼或骨折的機率,灰常大。

呃,我家的寶還小,上述方法好像不明顯,怎麼破?

1歲內的寶,確實很不好觀察,但聰明有經驗如小南,還是有招兒的:

脫掉寶的衣物,花上點時間,對小傢伙的兩側肢體進行比較,

比如,寶總使用一側肢體,而另一側未動,或逗弄小傢伙的不動肢體時,寶就哭吵……

嗯,這些情況下,寶很可能存在脫臼或骨折,趕緊去醫院。

作為一家之主的粑粑,想做點兒什麼,或者覺得脫臼而已,沒必要火急火燎去醫院,那麼,正確的急救方式是:

不要輕易嘗試給寶進行復位,萬一手法不正確呢?只會導致損傷進一步加重;

倒是可以適當使用硬紙板與衣服或者繃帶固定受傷肢體,避免寶進一步運動造成出血增加,腫脹加重;

然後?然後當然是及時到醫院診斷並治療唄。

小南千萬要提醒,這些簡單粗暴的方法還是別,一點兒都不直接有效好嘛:

寶脫臼了?粑粑擼起袖子就自己自己動手進行復位了。

先給重視程度點個贊,不過這個辦法利弊兼備,利的方面呢,確實是脫位的時間愈長是越難醫治,可要是對骨骼組織不大熟悉,呼啦啦一動手,得,反而引起了寶血管或神經線的損傷,不知道怎麼下手的話,心急不如行動,第一時間醫院走一個。

也有粑粑三下兩下一搗鼓,寶的脫臼復位了,這只是第一步,並不是大功告成。

為啥?

復位不等於寶啥事兒都沒了,立馬能活蹦亂跳了呀。我們醫生一般是這麼繼續處理滴——脫臼復位後,把寶的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使受傷的部位修復癒合,

固定時間有點久,約為2-3周,小傢伙的手腳動個不停,不這樣不會老實呀。得固定到活動功能完全恢復,才能「鬆綁」,這樣就不會再次發生關節脫位從而形成習慣性脫臼。

這是小南第幾次強調預防的重要性了?

就遺漏性脫臼來說,很多其實是個家庭教育問題,一旦寶受傷,得到的不是安慰反而是打罵處罰,請問還有幾個寶願意說出傷情?

當寶不敢說傷情,結果只有一個——治療期被延誤,後果更嚴重。

家庭教育OK的話,平時也要注意,出門牽著寶的胳膊時,不能用力過猛,要是寶突然跌倒,不要一急之下,蠻勁去扯小傢伙胳膊。

學走路的寶呢,要扶著腰或腋下,不能拉著小傢伙的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