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餐飲加盟」關鍵詞,馬上會彈出很多加盟廣告,多數信息自稱短期回本、收益率高,似乎勝券在握。但實際上,餐飲人和投資者又有何見解?
加盟,到底是致富的捷徑還是致命的陷阱。開放加盟的餐企怎麼看加盟?沒開放的餐企又是出於什麼原因而不願意開放?
針對這些問題,紅餐網採訪了多位餐飲大佬,看看他們怎麼看「加盟」。
開放加盟要保護品牌價值
說起開放加盟模式,不少餐飲人都擔心,一旦遇上「別有用心」或能力缺乏的投資人,自己費盡心血打造出來的品牌很有可能在急速擴張的過程中毀於一旦。
這個擔心,很久以前和客語客家菜都有,紅餐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兩家餐企目前未開放加盟,未來也不會開放加盟。
對此,很久以前副總裁郝建生說,做一個品牌,應該把發源地的市場做透了,再考慮向其他城市發展。即使全國的市場很大,但公司如果盲目操作,從品牌和經營上會產生很多失誤。
郝建生的考慮是,如果每個加盟的老闆都有自己的想法,思想和戰略不統一,門店就達不到統一標準,品牌的質量就難以保證。
他認為,為了做品牌的店面,一定不會做加盟,因為做加盟是想迅速淘到第一桶金,但是從長久來看,加盟模式肯定行不通。
盈利方式與經營模式要分清
客語董事長許可鵬的看法也與郝建生相似。他說,開店首先要考慮自己是從做生意的角度還是做事業的角度去看待。
如果從做生意的角度,那就是什麼賺錢快就做什麼,但做事業就不一樣了,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該賺要區分清楚。「更何況,開店容易守店難。」許可鵬說。
正在開放加盟模式的國內某知名餐企副總裁王先生也認為,品牌的價值和發展,是開放加盟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王先生的企業不僅在國內開店,在國外也有加盟店,他認為,加盟店的數量和城市規劃布局上,也要有自己的設定,同時跟加盟商做良好地互動和溝通,這樣才能讓企業有良性的發展。
如果店面開設數目過多過快,粘度不夠,超出了自己的服務能力範圍之外,那就會造成加盟店的各項水平就會下降,不僅對品牌有影響,加盟商也不可能有一個正常的收益和資金回報。
產品易複製不代表能做加盟
開放加盟模式中,講的最多的就是產品是否容易複製和程序化操作,在不少餐飲人眼中,容易複製的產品一定可以做成加盟,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郝建生首先對這個問題持否定態度。烤串是很久以前的明星產品,也是容易複製的產品,為何很久以前要花5年時間,才把店從北京開到上海,而不是直接選擇加盟,讓自己發展更快呢?
他說,單純的烤串確實很容易複製,但公司在各階段都會升級,別人能複製的都是自己的過去,公司的一些新創意和新的菜品升級、營銷理念,這些東西是他人無法複製的。
開放加盟的餐企副總裁王先生也認為,作為開放加盟的企業本身,必須要有針對市場營運和配送環節這幾個主要環節的強大供應和支持,這才能把餐飲品牌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通道上。
企業規模與加盟標準無關
相對於很久以前,產品更複雜的客語客家菜,不做加盟的考慮則更多。許可鵬告訴紅餐網記者,客語的模式和其他單品不一樣,首先產品品種多,操作起來也較複雜,而且烹飪技術無法標準化,一旦開放加盟,便無法保證產品的品質,品牌也做不長遠。
同時,客語的投資也比較大,不是三五個月就能收回成本的,對於整個品質和品控的管理和運營管理,比一般的快餐店相對複雜,從品牌負責人的角度,暫時不能快速擴張。未來,客語會開放多種合作,包括共同出資或收品牌費,但從來沒想過開放加盟。
王先生則認為,現在餐飲市場整體和各品類的競爭會日益激烈,加盟企業能做到的就是讓自己的市場、營運、配送、店面和形象有一個領先的保持度。不管是餐飲業的直營店也好還是加盟店,每一個店面的開設應針對投資回報率和回報周期有一個科學的設定。
「餐飲項目是微利行業,但畢竟也是一個投資項目,應該在預先開設的時候要有良好的設定和規劃,這樣才會讓企業正常的發展,自身的經營心態也會有一個好提現。」王先生告訴紅餐網記者。
人才是加盟餐企的必備良方
那麼,對於開放加盟的企業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呢?王哥認為,一家餐廳經營的好壞,餐廳經理起著絕對主導作用。如果加盟商有雙重身份和定位,既是餐廳的管理者又是投資方,那麼他的主人翁意識可能是最好的。
企業更期待有學習能力和現代化管理能力的人來參與門店的運營、主持。而且,加盟商是要把門店作為一個長期的項目來做經營,要在至少1—2個合同期內全身心地投入,這才是開放加盟的企業想要的合作。
加盟商出現以下特徵要小心!
兩年前,重慶的劉女士因為加盟餐廳虧損嚴重,把加盟公司告上了法庭。
據了解,劉女士和餐企簽訂了《特許加盟合同》,繳納加盟費18萬元和保證金10萬元。但開業之後,由餐企提供的10多種設施設備出現故障,她自掏腰包維修,經營成本一漲再漲。眼見餐廳無法繼續經營,劉女士把餐飲企業告上法庭,並向對方索賠各項損失和律師費共180多萬元。
為何受傷的總是自己?在得出「加盟店都是坑」這個結論之前,加盟者有沒有審視過自己的失誤?紅餐網記者盤點多個加盟案例,如果你的品牌商出現了以下特徵並邀請你加盟,一定要小心謹慎了。
店數:誇大加盟店數量
品牌總部安排加盟者參觀的店面,都是業績特別好的店,參觀的時段也挑選店面人潮多的高峰時刻。
選址:告訴你哪裡都能賺錢
品牌商在廣告宣傳中進行虛假宣傳,告訴加盟者不論開在哪裡都能掙錢,或者讓沒有經驗的加盟者自行選定不合適的地址,任其自生自滅。
利潤:承諾短期收回投資
一般能夠實施毛利保證制度的連鎖企業,基本上規模比較大,而對自願加盟者,總部對加盟店的控管力相對較弱,加盟店每天做多少營業額,總部通常都無法精準掌握,也無法保證毛利。
報價:普遍高於市場價
加盟者在選擇品牌商之前,往往對餐飲市場的程序和投入並不完全清晰,不少加盟者被品牌商忽悠,將極大的信任無條件交給品牌商。而品牌商各種報價往往比市場高。
合同:設置格式合同陷阱
一些加盟公司會讓加盟者生產產品,並承諾全額收購,但公司往往利用加盟者經驗缺乏的特點,設置格式合同,最後往往以產品沒有達到質量標準拒收,加盟者只能吃虧。
簽約:面談一次就馬上簽約
這樣的品牌企業對加盟者是來者不拒、毫無篩選,只要加盟者繳納加盟金就可以加盟,加盟者往往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糊裡糊塗的簽約落入陷阱。
管理:不用加盟者操心也能掙錢
天下不勞而獲的事情很少,品牌商承諾加盟者不用參與門店運營也能賺錢的「甩手掌柜」模式,看似有極大的自由,實則留下不少隱患。
所以,要加盟前,真的要做足功夫,要先評估品牌企業總部成立的時間、現有店數的規模、加盟流程的嚴謹度、現有加盟店的經營狀況、行業發展的前景。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興趣適合做什麼行業?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專業人士,可以自己學習,可以實地考察,不要輕易相信品牌公司的一些看起來很美好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