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戰機已超日本3倍 每年服役40架殲10殲11

@ 2016-05-24

中國自行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最近一直非常低調,不過仍然無法掩飾其強大作戰潛力對周邊帶來的威懾力。最近有日本媒體稱,中國的殲-20戰鬥機首批量產就會超過40架,這一數量將會突破任何一種已知的五代機低速量產計劃;而日本第一架F-35最早要在16年的9月份才能下線,要交付日本空中自衛隊則會可能延遲到12月或者2017年。這讓日本一直苦盼的藉助F-35改變中日之間戰鬥機不對稱格局的希望再度受挫。

由於中國近些年在戰鬥機領域大量服役新型四代戰機,尤其是具備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發射能力的殲-10A/B/C型戰鬥機正在以每年24架的速度服役,殲-11和殲-16戰鬥機也保持在每年12到16架之間的數量進入現役。但是日本的空中力量在最近10年卻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遠程攔截作戰一直以F-15J戰鬥機為主力,並且由於改進進度慢,使得早在1997年就定下的升級雷達和加掛AAM-4先進空空飛彈的計劃,到現在仍然沒有付諸於全盤實施。很多日本飛行員都曾對日本媒體抱怨自己的戰鬥機在跟中國戰機的空中對抗中越來越難取得優勢了,在向上面反映的結果得知,最早一批能夠拿到的新F-35,至少要等到2018年才能投入作戰;現在只能用二手的F-15J湊合飛。這一事實真相讓日本飛行員啞口無言,反正都是F-15,先湊合飛吧。

根據日本方面媒體報道稱,現在中國方面的第四代戰鬥機在數量上已經有850架之多,對日本實現了3:1的優勢態勢。同時在質量上也有顯著提升,甚至部分戰機可以在預警機的引導下對日本本土發動打擊。這一趨勢在未來會被進一步誇大,連日本媒體自己都認為:這一趨勢幾乎無法改變!

在2011年年底,美國和日本簽署了關於採購42架F-35A的計劃案,當時的合同總價是200億美元,大約一架要5000萬美元左右,不過不排除日後繼續漲價的情況。在這份合同中要在日本本土的三菱重工建立組裝廠,並負責戰鬥機的維護技術培訓等工作。F-35A是日本基於高度厚望的五代機型,首批4架F-35A預計在2015年9月29日下線,日本取名為AX-1。不過值得一提的事,儘管F-35A常規起降戰機和F-35B垂直起降戰機存在著同一機族的關係,不過二者之間零件互用程度不高,F-35A的產品線想要轉換成F-35B仍然需要大約6個月的時間,而且只是組裝線,上下游供貨產業鏈條都需要調整。

目前,中國的主力戰機殲-10和殲-11已經遍布對日方向的各個機場,日方估計僅在日本對面就有200架先進的四代機長期駐守,這一數量已經等於日本空中自衛隊戰鬥機數量總和了。而且中國通過在殲-10的自主創新和殲-11的消化理解上所積累的技術,未來將會衍生髮展更多機種。這次首批量產40架殲-20就是最明顯的標誌,一夜間冒出這麼多五代機誰也受不了。這無疑將會讓日本戰鬥機飛行員們在未來長期處於劣勢,未來日本空中自衛隊可能會是使用F-35對陣量產後的殲-20,這無疑讓日本空中自衛隊未來日子越來越難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