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可診斷全身病,也可治療全身病。
中醫說「腎開竅於耳」,耳可強腎。其實五臟六腑及十二經絡都與耳有關係,耳朵可診斷全身病,也可治療全身病,所謂全息律,因而發展出「耳針治療法」。耳也是相術家相貌重點。
耳保健得道,不但耳聰目明,健腦提神,治療頭暈頭痛,調解臟腑機能,防止或減緩衰老,還可達到養生防治疾病作用。首先將手搓熱,再進行下列動作:
1、按摩耳輪:用兩手按摩兩耳輪9次。
2、插轉耳道:用食指輕插入耳道,左右旋轉,9次後快速拔出。
3、捏拉耳垂:用拇指、食指輕拉耳垂。力道重,可提神;力道輕,有安神作用,可助眠。
4、揉捏耳朵:用拇指放耳背,食指放耳內,揉捏整個耳朵。
5、鳴天鼓:這是道家養生功,用手四指放耳後枕骨,手掌心按住耳道,用點力一按一放,有節律壓放9次;再用食指、中指扣擊枕部9次後,張口大力吐氣。
要注意所有動作力道要均勻。養生保健貴在持之以恆,假以時日必能耳聰目明、耳聽八方。全部做完後,喝杯溫開水,有助疏通經絡。
當耳流水、流膿,耳膜破裂及耳痛時,必須暫停。
耳疾病的突出問題是聾。各種原因造成的嚴重性聾可使人處於半殘廢狀態,導致許多困難。此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的顱內併發症在邊遠地區仍較多見,處理不當可引起生命危險。中耳癌發病隱蔽,不易早期發現,預後不良。
主要症狀 編輯
有以下幾種:
耳痛
耳痛 主要由急性炎症引起,如急性化膿性軟骨膜炎、外耳道炎和癤腫、急性鼓膜炎及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等。中耳癌的晚期可有劇烈疼痛。耳源性顱內併發症可有深部耳痛。
耳流膿
耳流膿 由外耳道流出分泌物,是耳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來自外耳道炎的分泌物多為滲出性液體,來自中耳炎的分泌物常為粘膿性。量較多時表示乳突也受累。慢性中耳炎分泌物有惡臭時,應懷疑為膽脂瘤性中耳炎。
耳聾
耳聾 聽覺系統的任何部位有病變時均可產生耳聾。但不同的部位受侵,會出現不同性質的聾。外耳、中耳病變將產生傳導性聾。耳蝸病變及聽神經瘤則出現感覺神經性聾。耳蝸神經核以上有病變時為中樞性聾。此外尚有功能性聾及偽聾。現代的測聽技術可以對各種聾作到定性、定位診斷。混合性聾指的是既有傳導性聾成分也有感覺神經性聾表現的耳聾(見耳聾)。
耳鳴
耳鳴 各種耳疾如聲損傷及藥物中毒性聾均可引起。此外,高血壓、腎病、老年聾等也可引起。可根據病史、體檢尋找病因(見耳鳴)。
眩暈
眩暈 感覺自身或外界環境在轉動的一種錯覺。可分為耳源性(前庭周圍性疾病)和中樞性兩種。耳源性眩暈(如梅尼埃爾氏病),其特徵為突然發作,伴噁心、嘔吐、眼震、耳鳴及聽力減退。症狀持續時間不長。中樞性眩暈一般為感音性聾或不伴耳聾,眼震不明顯,眩暈較輕或只是一種不穩感。如聽神經瘤(見眩暈)。
局部腫脹
局部腫脹 如耳廓軟骨膜炎的腫脹、急性乳突炎的局部紅腫及乳突骨膜下膿腫、外耳道癤腫等。
耳源性面神經麻痹
耳源性面神經麻痹 急性中耳炎時的面神經麻痹多因面神經水腫、缺血、缺氧引起,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多因伴發膽脂瘤造成面神經骨管破壞引起面神經麻痹。面神經麻痹也可因中耳手術外傷或病毒感染引起。基本的臨床症狀為傷側額部皺紋消失,眼不能閉攏,面肌鬆弛,嘴角偏向健側,以致面部不對稱。
檢查法
檢查法 與耳鼻咽喉其他疾病和與全身疾病的關係 鼻及鼻咽部的疾病.如鼻腔炎症性疾病.鼻竇炎.鼻腔腫物.鼻咽部腫物等均易引起中耳疾病.因為咽鼓管開口於鼻咽部側壁.後鼻孔附近.感染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特別是兒童的咽鼓管短而直.更容易受到感染.哺乳時的奶汁等也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另外兒童期增殖肥大的腺樣體和扁桃腺也容易引起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常誘發中耳炎.慢性病如高血壓.腎病.糖尿病.代謝病都可引起耳的功能障礙.表現為耳聾.耳鳴或眩暈.
診斷和鑑別診斷
首先根據發病時間.可能的原因及體檢情況作出初步診斷.疑難病例可根據臨床特點進行特殊檢查.例如對於耳聾患者.可採用各種測聽法.得出的結果往往能反映疾病的性質和病變部位.幼兒和不合作的病例可藉助客觀測聽法.眼震電圖可對眩暈的性質和病變部位提供線索.此外.有些病例需用X射線.活檢及其他檢查項目輔助診斷.
應注意以下情況的鑑別診斷:一傳導性聾.容易引起混淆的是聽骨鏈中斷和耳硬化症.病史.聲導抗測聽法有助於鑑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手術探查.二感覺神經性聾.可從發病學及臨床特點入手.如各種病起病緩急不完全一樣.感染.血管病變.爆震性聾多突然發作.而聽神經瘤.糖尿病.肝硬變等全身病引起者.耳聾進展緩慢.單耳或雙耳聽力障礙的病因可有差別.如職業性聾.藥物中毒性聾等多為雙耳同時受損害.梅尼埃爾氏病.中耳疾病引起者多為單側.前庭功能情況不同.內耳病變前庭多受損.表現為功能低下.先天性聾及職業性聾的前庭功能多正常.特殊測聽法能鑑別出耳蝸性.神經性及中樞性聾.三眩暈.病史在眩暈病的診斷中占著重要地位.此外.各種疾病的眩暈性質和程度等也有差別.
與耳鼻咽喉其他疾病和與全身疾病的關係 編輯
鼻及鼻咽部的疾病,如鼻腔炎症性疾病、鼻竇炎、鼻腔腫物、鼻咽部腫物等均易引起中耳疾病。因為咽鼓管開口於鼻咽部側壁、後鼻孔附近,感染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特別是兒童的咽鼓管短而直,更容易受到感染。哺乳時的奶汁等也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另外兒童期增殖肥大的腺樣體和扁桃腺也容易引起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常誘發中耳炎。慢性病如高血壓、腎病、糖尿病、代謝病都可引起耳的功能障礙,表現為耳聾、耳鳴或眩暈。
耳疾病 - 診斷和鑑別診斷 首先根據發病時間、可能的原因及體檢情況作出初步診斷。疑難病例可根據臨床特點進行特殊檢查。例如對於耳聾患者,可採用各種測聽法,得出的結果往往能反映疾病的性質和病變部位。幼兒和不合作的病例可藉助客觀測聽法。眼震電圖可對眩暈的性質和病變部位提供線索。此外,有些病例需用X射線、活檢及其他檢查項目輔助診斷。 應注意以下情況的鑑別診斷:
傳導性聾。容易引起混淆的是聽骨鏈中斷和耳硬化症。病史、聲導抗測聽法有助於鑑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手術探查。
感覺神經性聾。可從發病學及臨床特點入手。如各種病起病緩急不完全一樣,感染、血管病變、爆震性聾多突然發作,而聽神經瘤、糖尿病、肝硬變等全身病引起者,耳聾進展緩慢。單耳或雙耳聽力障礙的病因可有差別,如職業性聾、藥物中毒性聾等多為雙耳同時受損害,梅尼埃爾氏病、中耳疾病引起者多為單側。前庭功能情況不同,內耳病變前庭多受損,表現為功能低下,先天性聾及職業性聾的前庭功能多正常。特殊測聽法能鑑別出耳蝸性、神經性及中樞性聾。
眩暈。病史在眩暈病的診斷中占著重要地位。此外,各種疾病的眩暈性質和程度等也有差別。
治療 編輯
針對不同病因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炎症
炎症 急性炎症如急性中耳炎,應積極選用特效藥物進行抗炎治療,可配合其他措施如理療等。繼發於鼻及咽部疾病的耳疾病,應及時治療原發病。慢性炎症以引流和局部用藥消炎為主,如久治不愈或有併發症的中耳乳突炎,應配合手術治療。
耳聾
耳聾 聽覺系統的任何部位有病變時均可產生耳聾.但不同的部位受侵.會出現不同性質的聾.外耳.中耳病變將產生傳導性聾.耳蝸病變及聽神經瘤則出現感覺神經性聾.耳蝸神經核以上有病變時為中樞性聾.此外尚有功能性聾及偽聾.現代的測聽技術可以對各種聾作到定性.定位診斷.混合性聾指的是既有傳導性聾成分也有感覺神經性聾表現的耳聾(見耳聾).
腫瘤
腫瘤 耳部良性腫瘤均應施行手術治療。惡性腫瘤,如中耳癌須徹底切除,或行顳骨次全切除術,配合放射治療。
耳源性面神經麻痹
耳源性面神經麻痹 急性中耳炎引起者應加強抗炎消腫治療,必要時行乳突手術以利消炎引流。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引起者立即施行手術,清除面神經周圍病變,若仍不好轉,應考慮面神經減壓術。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經保守治療無效時,也應行減壓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