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520」,霍建華和林心如的戀情公布一新聞可謂是給了「單身狗們」最大的一次「精神暴擊」。
如今明星們除了拍戲,大多有自己的副業,或設有自己的工作室,或進行了股票、基金、房地產投資等等。
那麼林心如和霍建華誰的身價更高?
論「本行」,林心如掙得多,霍建華掙得快林心如早在1994年就踏入了演藝圈,比2002年出道的霍建華資歷老了8年,林心如對霍建華來說可謂「前輩」級人物,因此林心如掙錢更早。但霍建華近兩年憑藉《花千骨》、《仙劍奇俠傳三》等電視劇,可謂風頭正盛,論身價或許也在林心如之上。那麼,二人賺錢能力究竟怎麼比呢?「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有答案。在去年(2015年)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林心如綜合排名第82位,收入為1780萬元。而霍建華以4350萬元的收入居第48位。
這正好體現了霍建華近兩年的炙手可熱。但如果觀察時間再拉長一些,我們知道,林心如在2009年創辦了林心如工作室,到2011年9月,第一部親自製作及主演的電視劇《傾世皇妃》大獲成功,所以她首次入榜,正是2011年。
需要注意的是,福布斯名人榜統計的收入,包含的是名人在影視作品、廣告代言、體育比賽、書籍出版等文化娛樂產業活動中的稅前收入,其中不扣除與經紀公司、主管單位分成部分,不計入名人個人的投資經營性收入。
也就是說,這個榜單主要體現的是他們作為演員,在拍戲、接代言等方面的賺錢能力。總的來看,林心如掙得多(5年掙了一億多),而霍建華的勢頭更猛(2年就有六千多萬)。
當一個演員通過拍戲、廣告代言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後,很可能發展一些「副業」。趙薇、任泉、范冰冰、吳奇隆劉詩詩夫妻、周星馳等人,就以炒股、炒房等方式實現財富增值。那麼,林心如和霍建華是否也有類似的「副業」呢?論副業,還是林心如更厲害林心如出生於我國台灣地區一個中等小康之家。她自稱「真正開始存錢是2001年之後,當時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給家人買房子。」林心如把所有的收入都交給了父母,讓他們幫自己理財,林父在銀行理財師的建議下,購買了一些理財產品,如一些基金定投和重大疾病保險等。由於林父是個比較保守的人,因此,他選擇的都是回報不高但很穩妥的理財產品。有報道稱,在拍攝電視劇《再生緣》期間,林心如貸款買下了位於上海盧灣黃陂南路506弄「翠湖天地」的一棟豪宅(目前二手房均價約11萬元/平方米),據她本人介紹,是先一步在這兒買了房的蘇有朋「攛掇」她也在這裡購置房產。
除了房產和理財,林心如在影視投資方面也有獨到的天賦。據香港媒體報道:說到IP,不得不說林心如獨具前瞻眼光。2009年,那時的IP改編還未像現如今這樣火爆,整部小說的版權買下來也不過幾萬,但如今已是以倍數翻番了,有些IP一兩百萬能買下來就算不錯了。林心如自己也說,「我買《傾世皇妃》的時候,版權費只要幾萬塊,買《秀麗江山》的價錢已遠遠超過這個數了。」但林心如同時在公開場合表示過,不要太過於迷信IP,好的劇集還是要精心的製作,不能花了大價錢又請了大咖來演,卻用劣質特效糊弄觀眾。相比之下,霍建華的「副業」雖不能說沒有,但還是稍顯遜色(不排除還沒被曝光的可能)。這可能和他的家世有關。公開資料顯示,霍建華出身於公務員家庭。祖父霍維泗是台灣法務界的元老和司法權威,霍建華的爸爸霍肇琨也是一名法務人員。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的霍建華,即使事業上風生水起,生活中依然相當低調,不開微博,不懂科技產品,學不會流行語,不會玩社交網絡,而且三觀「超正」。一次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如果有粉絲瘋狂追星,用壓歲錢給喜歡的明星買了輛豪車,你會怎麼辦?他十分耿直地回答:「打死她。你怎麼對父母交代?這算什麼?火山孝子啊?所以我的影迷不能送我東西,在我的範圍內不行的。」而去年有報道稱,他在上海古北富人區還有一處公寓。該套公寓位於古北國際社區成熟地帶,目前二手房均價為53492元/平方米。他很早就在此置業,投資回報應該不小。
在影視投資方面,霍建華也有自己的「華傑工作室」。2013年,該工作室成立後的第一個動作是參與投資製作了電視劇《金玉良緣》。霍建華曾坦言,做出品人的初衷,是為了自己年歲大了以後可以轉戰幕後,而不再那麼忙碌地天天拍戲。不過從媒體對《傾世皇妃》和《金玉良緣》的評價來看,前者更好。所以,論搞「副業」,大概也是林心如更勝一籌。